政教勾结?国葬争论?子弹穿过日本后,社会舆论陷入分裂政教勾结?国葬争论?子弹穿过日本后,社会舆论陷入分裂
尽管安倍的去世令日本民众唏嘘,但正因其与自民党都深陷“统一教”丑闻,使得为安倍举行国葬的正当性受到进一步质疑。
7月9日凌晨,大量媒体聚集在奈良县立医大附属医院出入口,等待安倍遗体运出。
反对国葬的人在反对些什么
面对安倍国葬,日本社会舆论陷入了分裂,支持安倍国葬的人们,理由如出一辙,无外乎前首相长年的付出与功绩。而反对的人们却各有各的不满。
“新冠在持续,电费、燃气费上涨,食品物价飙升,人们真的很辛苦,这个时候政府却随意使用国民税金办国葬,而不是用在活着的国民身上。”7月16日,在大阪一条背街小巷的关东煮店里,老板一个人忙活着准备食材、点单、上菜,他对澎湃新闻直言,他不支持国葬。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并不是讨厌安倍这个人,“但是安倍执政时两次提高消费税,好像没看到经济有什么起色,国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就他本人而言,经营这样一家小店靠的是老主顾维系生意,不如其他大型餐厅可以通过适当抬高价格来抵消增税的影响。最大的事实是人们的收入仍然停滞不前,“不愿意消费,也消费不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9月6日公布,为安倍举办国葬的费用约为1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93万元)。安倍国葬有约4300人受邀列席,规模超过二战后唯一办过国葬的前首相吉田茂。
8月底,一些抗议者举着“即使去死也不允许税款被滥用”的横幅,在国会议事堂门前集会。名古屋学院大学宪法学教授饭岛茂明撰文指出,国葬最大的问题是“钱怎么花”。“只要将税款用于国葬,就必须经由国会决议。”
相比政府支出的费用,还有一些人更反感的是“特殊待遇”。日本政府将此次国葬定义为《内阁府设置法》规定的“国家仪式”。参议员辻元清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迄今为止,“国家仪式”仅适用于天皇的国事活动,这是宪法第7条规定的,是否应该将前首相安倍的葬礼列入此范畴?人类的“死亡”是平等的,有些死于新冠的人甚至无法举行葬礼。
在国葬反对潮中,知识分子的组织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包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岛岳志在内的17名日本学者,7月至8月起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展开了一个要求中止国葬的签名活动,认为安倍过往犯下的错误不能就此一笔勾销。他们在9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已收集到超40万个签名。
“你为我们的愤怒声创造了一个接收器皿。”上野千鹤子在发布会上表示,许多国葬反对者给予她这样的反馈。签名活动集聚了各种不满和愤怒,形成了一股有组织的反对浪潮。
八个主流日媒9月的民调均显示,反对国葬的受访者比例超50%,但年轻群体中支持安倍国葬的人不在少数。《朝日新闻》9月11日的民调显示,18岁至29岁受访者中,58%赞成国葬。日生基础研究所研究员天野馨南子分析,1995年之后出生的“Z世代”相比上一代人更注重数据,从日经指数和就业率上判断,安倍改善了国家经济。
安倍国葬在纷扰中落幕,岸田文雄在悼词中表示,将在安倍奠定的基础上,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的、具有包容性的日本、地区乃至世界。而事实上,对岸田而言,建立自民党内部的新秩序和稳固自身首相地位或许更迫在眉睫。
岸田眼前的阴影与空白
一年前,岸田文雄在安倍的权势阴影中“逆袭”首相宝座,而现在不得不直面安倍去世后留下的空白。
安倍生前是自民党内最大派阀“清和政策研究会”(又称安倍派)领袖,长期在政权中枢扮演关键角色,集“保守”势力的支持于一身,实际上与领导自由派的岸田文雄处于不同立场。安倍辞世导致党内力量的部分“真空”,迫使岸田建立新党内秩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派阀的变化。
安倍派目前拥有97名议员,实行7人集体领导体制,该派阀中坚议员对日媒Friday透露,此前达成一致的是集体领导制维持到安倍国葬,葬礼结束之后,派阀将被主导权争夺掣肘。安倍生前为了给重返首相之位留后路,没有选定接班人,只是在采访时点名了四位首相候选人:前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自民党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和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