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他们找了份喜欢的工作怎么办 退休后,他们找了份喜欢的工作的说说 退休后想找份工作 退休工人找一份工作退休后,他们找了份喜欢的工作
“那个年代,你只要有个工作就很好了,不像现在年轻人可以挑。刚入行,不管让你干什么,你都得接着。先干着,再一点点往上熬。”付颀说。
他从最基层的记账员开始干起,一边上班,一边上各种培训班,之后一路升了科长、处长、支行行长。后来,银行成立了一个金融公司,他被调去当了副总。
退休前,他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每天六点半起床去上班,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到家。当支行行长时,一个月要值七八天的夜班,年三十都在单位值班,春晚从没在家里看过。平时常要出差,孩子的家长会也没参与过。
年轻时的爱好,自工作后,都被他抛诸脑后。“脑子自动化觉得这事跟我没关系了,我现在进银行了,我要搞好工作,往上走”。
92岁的盛瑞玲出生于战争年代,在年轻时,也同样顾不上个人爱好。她祖籍在山东,退休前,在中国矿业大学做校医。1962年,儿子刚满2岁,她和丈夫响应国家号召,一起去援藏,成为那曲人民医院的医生。儿子被放在了成都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负责照顾。
高原交通不便利,医生出诊都是骑马,还驮着衣服、被子、脸盆、牙刷、牙膏。夜晚赶路,找不到帐篷,就直接从马上取下被褥,睡在雪地里。“睡在雪地里不冷,化雪了才冷”,盛瑞玲回忆。
刚到西藏,盛瑞玲不会骑马。有一次,马受惊了,她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不醒,轻微脑震荡,是当地牧民救了她。
医院放探亲假时,盛瑞玲带着两包糖去成都的幼儿园看儿子,一进园,所有孩子都喊她“阿姨”,包括自己的儿子。盛瑞玲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她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太多。
“这是妈妈”,幼儿园的老师指着盛瑞玲告诉儿子时,儿子才让她牵手,跟她出去玩。
退休后的盛瑞玲参加时尚活动。受访者供图
退休焦虑
58岁时,付颀收到了要他退居二线的通知。
之前,到了办公室,一坐下,一大堆文件等着他批,“这个事情,一定注意以下一二三四五……” 每天有开不完的会,有时是同事听他讲话,有时,他听领导讲话。
突然有一天,办公室说要“开会了”,他刚要去,才反应过来,“是人家去开会,没有我”。有时,在办公室坐一天,连个电话都没有。“一下子觉得自己被人抛弃了,没用了,变成一个废品了,挺失落的”。
忙了一辈子,总盼着能清闲几天,没人找、没会议、没电话……可突然之间有了这一切,又有点无所适从。
51岁的春鸣刚刚退休,她也度过了一两年的彷徨期,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整天以泪洗面。退休前,她在企业里做管理层,负责宣传工作。即将50岁时,春鸣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提前转岗退休,还是再熬五年,等到了法定退休年纪,再退休。
刚进公司时,春鸣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之后,她结婚、生子,孩子上大学了,都没离开过这家公司。她那个年代的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让老年生活有个保障,一家单位要呆一辈子,“熬”也要熬到拿退休金。
在公司,春鸣一个人拥有一间办公室,工资待遇不错。工作内容很熟悉,干得很顺手,压力小,但春鸣还是觉得不顺心,“我喜欢自由地安排作息时间,不必请假,不必加班,不必在旅途中,做计划、写文案”。
年轻时,她动过几次辞职的冲动,但那个年代思想保守,大家都不敢辞职。“辞职,再去找另外一份工作,感觉很可怕。”春鸣说。
她颈椎、腰椎不好,失眠严重。退休前的一年,她常常晕晕乎乎的。一份工作做了三十年,对每天重复的工作内容,春鸣也早已倦怠。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不等人,对自我实现的渴望越强,内心还有股冲动,想尝试一些新东西。
但家里的经济压力不小,儿子将上大学,之后留学、成家立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再忍五年,意味着家里多一笔收入。单位也不赞成她退休,她向领导提了几次提前退休,都被劝回了。
距五十岁生日越近,春鸣越焦虑。“你整天哭哭啼啼的,那就别犹豫了,退了吧,明天早上就去向领导提。”丈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