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毁克里米亚大桥,克里米亚大桥致命弱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迷雾、阴云,也许还有精巧的算计
最后,炸桥的方式方法,使核威慑问题复杂化。国际政治常常充满迷雾,战争行动往往扑朔迷离,一切皆有可能。本次事件如果确为乌方所为,打击而不摧毁,只炸公路不炸铁路,同样意味深长。一方面,乌方对战场形势比较自信,认为俄方在战场上有效军事报复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如果克里米亚大桥是俄方命脉,重创而不切断,何尝又不是一种威慑。实际上,大桥已经变成了“人质”,且大大增强核威慑的复杂性,“你敢实施核打击,我就敢扯断你的主动脉”。
总而言之,克里米亚和赫尔松非常孤立和脆弱,本次炸桥事件,无疑对赫尔松前线苦撑的俄军,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居民,造成了巨大震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后路不畅,前方无望。下一步,随着赫尔松成为主战场,在乌军新的战役行动中,打击两条大动脉将是重要策略。
(李昊,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边疆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