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苏州一家知名火锅店因使用农药残留超标柠檬被查,最终罚款5000元,没收违法所得104.85元。此事一出,农残问题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主食中的农药残留,可诱发阿尔兹海默症”等新闻也如雨后竹笋般冒了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每天必不可少的饮食,背后竟还隐藏有着如此严重的危害,这样又如何能够安心?
而我们再来看国家上半年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结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较突出,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呈上升趋势。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这些新闻背后反映的事实情况,让我心里忐忑不安。
面对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果蔬,弄清楚怎么清洗才更科学尤为重要。我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果蔬清洗方式的利弊,还测试了现在很多人都在用的果蔬清洗机。那么这些方法的清洗效果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下。
常见果蔬清洗方式汇总,到底哪种效果才最好呢?
1、去皮法
对于苹果和梨这类水果来说,农药的残留也大多集中在外表皮,通过削皮的确可以去除一部分的农药,但在削皮的同时也摈弃了果皮中富含的众多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而且并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去皮,像草莓、杨梅这种体积小且表面凹凸不平的水果来说,削皮不仅麻烦还影响口感。对很多的果蔬来说,农药长时间的残留可能早已渗透进了果肉里,单靠去皮也不能确保完全去除农残,费时费力还未必有效。
2、清水冲洗法
要说使用人群最多、也最容易实现的清洗方式,那肯定就是清水冲洗了。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易上手,而且效果也还可以,并且在清洗掉部分溶水性农药的同时,还能顺便去除果蔬上的脏污,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在面对像菜花、包菜这种或结构复杂、或叶片繁多的蔬菜时,就需要一点点的仔细清洗,甚至需要层层掰开,而且缝隙里还不一定能清洗干净,效率低、效果差。
3、小苏打清洗法
小苏打清洗在生活中应用的也算是比较多,附着在果蔬表层的小苏打,在清洗时能够带走表面部分的农药残留和污垢,但同时小苏打在果蔬表面却又会形成残留,无形中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而且如果小苏打用量控制不好,过高的浓度也会导致果蔬的部分营养流失。
4、盐水清洗法
当水中加入食盐之后,的确有一定的杀菌和保鲜效果,但是盐成分稳定,没法和果蔬上的农药残留产生反应,所以除农残效果并不显著。同时盐水还是一把双刃剑,在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发生反渗透作用,导致盐水和农残渗入到食材内,严重影响食材的口感。而且过多的摄入盐分,更是会增加肾脏的负担,非常不利于健康。
5、淀粉清洗法
这种清洗方式,主要是通过淀粉来增加清洗时的摩擦力,从而去除食材表面的脏污和农残。但在搓洗的时候,很容易将食材破坏掉,加上表面容易残留淀粉洗不掉,会影响果蔬的味道。而且淀粉的清洗功效有限,肉眼可见的脏污有效果,但看不见的细菌和农残的清除效果到底如何,还没有权威论证可以参考。
6、果蔬剂清洗法
果蔬清洗剂中主要含表面活性剂,通过和农药分子产生作用,从而清除掉表面残留的农药。但毕竟是化学物质,如果清洗不彻底,食材表面可能有化学物质残留,稍不留神就造成二次污染,还是有一定隐患。
7、高温烹煮法
果蔬经过焯水后,的确能够去除部分农残,但与此同时,食材中的维生素C等水溶性营养成分也会随之流失。并且经过高温水煮之后,食材的口感也会大大下降,这让美食党可不能忍!
由此可见,这些常见的清洗方法都存在问题,大多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还有二次污染的风险。有朋友说现在流行果蔬清洗机,所以我入手了一台东菱果蔬清洗机,试了试发现果真可以。它采用的是羟基水离子净化技术,将水作为原材料,经过电解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从而进行除菌除农残。并且因为原料只有水,所以哪怕长时间的使用,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或者影响食材的口感,但果蔬表面的泥沙还是需要手洗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