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的化石来看,伤齿龙有逐渐往陆地进发的趋势,如果它继续保持这个势头,那就是一出恐龙版的直立行走。
很多人误把恐龙和蜥蜴、鳄鱼联系在一起,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实际上,恐龙是恒温动物,并且具有更强大的呼吸系统——气囊。

恐龙长有羽毛
气囊是脊椎动物进化出来的最强呼吸系统,它能够更加高效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我们以人类为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为21%,人类呼出的气体,氧气占据16%,也就是说,人类只利用了空气中5%左右的氧气。
因为人类一呼一吸的间隔短,氧气和肺接触的时间不足以将所有的氧气吸收。
鸟类不一样,它们的气囊起到一个储存气体的作用,不管是呼出的气体还是吸入的气体,都能在这里再次被利用,直到氧气被鸟类的肺吸收完。

鸟类如何使用气囊
所以鸟类可以一边飞一边叫,甚至能飞到缺氧的一万米高空,不带一口喘气的。
气囊早在鸟类没有学会飞行就存在了,根据恐龙的化石研究,它们应该也存在着气囊的结构。
不仅是恐龙,鳄鱼也有气囊,因此这个结构是主龙形类的标志。
拥有如此强大的呼吸系统,外加超高的智商,伤齿龙基本上具备了一切进化智慧的条件。

聪明的伤齿龙
不少古生物学家,比如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的菲尔·科里就曾认为,如果不是白垩纪末大灭绝,伤齿龙很有可能进化成为类似人的智慧生物——恐龙人。
恐龙人是一种大眼睛、大嘴巴的类人形态生物,因为恐怖谷效应,人类会认为它们长得很可怕。
并且恐龙人的长相还很近似传说中的外星人,因此在民间还有恐龙早就已经科技飞升离开地球的说法。
然而,不管是哪种说法,生物演化没有如果,恐龙人终究没有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科学家们设想的恐龙人
如何看待恐龙的进化
不少人以恐龙灭绝为由,认为恐龙的进化是失败的,严格来说,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古生物界将已经灭绝的恐龙称之为非鸟恐龙,鸟类作为恐龙的正统依旧延续了下去。
而鸟类的幸存恰好能说明恐龙的多样性,恐龙以一个总目的体量占据了自然众多的生态位,今天哺乳动物占据的生态位几乎全部继承自恐龙。
白垩纪末大灭绝和地球前四次大灭绝不一样,它不是地球自发的灭绝事件,它是小行星撞击引起的,理论上属于飞来横祸。

白垩纪末大灭绝
这场灾难就连哺乳动物都没能完全逃过,作为当时食物链最顶层的恐龙,它必然是遭遇灾难最狠的。
如果单纯以经历灭绝事件的次数来看,哺乳动物在水母、鹦鹉螺面前都弱爆了,它们可是一场大灭绝都没缺席。
人类习惯了用成王败寇的思想看待生物的演化历史,灭绝了就是失败的,存活了就是成功的,关键是恐龙也没有完全灭绝,那为何认为它们的进化是失败的?

活化石鹦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