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时报 美国经济持续大衰退“世界性经济衰退”预警频发!美媒:世界经济正走向惊涛骇浪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全球经济活动正在经历广泛的、比预期更加严重的放缓,通货膨胀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当地时间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6%,2022年放缓至3.2%,2023年进一步缩水至2.7%,“最糟糕的状况尚未来临,对于许多人来说,2023年将是一场(经济)衰退”。在此之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已接连对“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前景发出警告。英国《金融时报》形容,如今正是“全球政策制定者的艰难时期”。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面对多重危机,加强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更加重要。他们提醒一些西方国家,不要将自身利益以及地缘政治置于全球发展之前。
当地时间10日,一名安保人员站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大楼外。 (法新社)
美媒:世界经济正走向“惊涛骇浪”
《纽约时报》11日称,世界经济正走向“惊涛骇浪”。相较于7月发布的报告,IMF此次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维持在3.2%,对明年的预期则从2.9%下调至2.7%。该机构称,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目前的全球经济增长状况是“自2001年以来最弱的”。全球通货膨胀率预计在2022年达到8.8%,明年将降至6.5%。美国CNBC网站11日称,IMF强调,货币、财政或金融政策“失调”的风险“急剧上升”。
据法新社11日报道,IMF将美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2.3%下调至1.6%,中国为3.2%。根据预测,德国和意大利将在明年陷入衰退,率先成为俄乌冲突后经济萎缩的发达经济体。
在本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前言中,IMF还写道,外部环境对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已经非常具有挑战性,美元的大幅升值大大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国内价格压力和生活费用危机,许多低收入和发展中经济体仍处于债务困境中,“2022年的冲击将重新撕开疫情后仅部分愈合的经济伤口”。
10日至16日,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在华盛顿特区举行。据路透社报道,10日在与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话伊始,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就表示,明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真正危险”。他说,货币贬值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债务水平“越来越沉重”。
根据IMF估计,今明两年,约占全球经济总量1/3的经济体将在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中出现萎缩,到2026年,全球产出可能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格奥尔基耶娃此前类比道,这一“严重挫折”大致相当于德国的经济规模。她在10日表示,美国、中国、欧盟这三大经济体的经济活动都在放缓,其中,美国加息“开始产生不良影响”,欧盟经济正在受天然气价格飙升冲击。
格奥尔基耶娃还称,IMF本周将呼吁各国央行继续努力应对通货膨胀,如果他们做得不够,“我们就有麻烦了……我们不能让通胀成为一列失控的火车”。
德国《明镜》周刊11日说,真正重大的经济危机情景现在摆在桌面上。各国财长、央行行长、银行家以及专家齐聚华盛顿,他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最坏的情况——它是一种“结局”,包括通胀失控、股市崩盘以及饥荒危机、社会动荡和其他国际冲突震动世界等情形。
美国将在6至9个月内陷入衰退?
最近一个月,多家国际机构连续示警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加剧。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日报道说,上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出“可怕警告”——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将世界推向全球经济衰退和长期停滞,其造成的损害或将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更加严重。该机构的报告认为,任何希望通过更高利率来降低价格却不产生经济衰退的想法都是“鲁莽的赌博”。
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报告则说,明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可能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4%。“各项指标看起来并不好。”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在9月底的一次采访中称,她认为世界正逐渐进入全球性衰退的局面。
就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9日刊文称,美国经济充斥着相互矛盾的信号:消费需求依然强劲,就业正以相当健康的速度增长,但与此同时,GDP增长乏力,而且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通胀仍处于高位,这使得美联储只能进一步加息,尽管美元走强和金融资产价值下跌导致金融环境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