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里归途》背后故事: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回国之旅电影《万里归途》背后故事: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回国之旅
倪修龙和同事们的护照和临时船票。受访者供图
没多久,公司领导联系了十几辆大货车和集装箱车,开始往班加西港口送人。我记得撤离那天还下着雨,大家十分紧张,好在一切顺利,很快就到了港口。看到国家和希腊政府沟通后给安排的“希腊精神号”和“奥林匹克冠军号”两艘邮轮时,很多人都激动得哭了。
雨季海上风浪也大,邮轮不停摇晃却令人心安。大家拿着卫星电话给远在万里外的家人报平安,又是哭又是笑的。我和三个侄子都在利比亚工作,我第一时间给哥哥打了电话说,“我和三个侄子都很好,你们放心吧。” 守在电话旁的嫂子听到消息后,激动得大哭。
我平时喜欢摄影,撤离时我拿着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有当地混乱状态的照片,有被洗劫一空的宿舍照片,有我们大撤离途中的照片,我最喜欢的是排队登大巴去机场前拍的一张:大家都卸掉了紧张感,满脸的笑意,有个同事对着镜头开心地比了个剪刀手。
工人们排队等待去往机场的大巴,大家满脸的笑意,有同事对着镜头开心地比了个剪刀手。受访者供图
每次出国都会带一面“五星红旗”
新京报:看过撤侨题材的电影《万里归途》后你有何感想?
倪修龙:我平时很少看电影,这个电影上映不久,一位同事专门打电话说,《万里归途》和我们当初在利比亚撤离时的场景、经历都很像,你赶快去看看。周围很多朋友也都打电话、发信息,询问我之前的经历并表示关心。后来,我特意去看了这个电影,感觉它拍出来的很多场景还是很贴切的。
新京报:电影中有哪些打动你的点?
倪修龙:电影最后撤侨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广播中介绍“窗外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您已到达中国领空,欢迎回到祖国的怀抱!” 那一刻,我很激动,泪水不由自主流下来了。
我仿佛回到了11年前:轮船经过一夜的航行,顺利抵达地中海对岸的旅游胜地——希腊克里特岛。2月28日,祖国为我们包机回国。飞机上,大家都很兴奋,有人说回家要好好喝一杯,有人说要吃一顿好的,还有人说要和亲人好好聚聚,多陪陪老人和子女……十几个小时后,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迎面看到的是大幅“欢迎回家”的标语。当时我想的是:家,我终于回来了。
电影最后也是这样的场面,它再次唤起了我的记忆。我想起当年回国后,我看新闻,一位山东籍工友从军用飞机上下来,激动得直接跪下来亲吻脚下的祖国大地,惹得同行的工友纷纷落泪。
之前每次出国,我的行李中必不可少都会备一面“五星红旗”,而利比亚大撤离,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含义。“举着国旗到港口,唱国歌过海关,中国护照就是回家的船票”这样的场景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工作之余,倪修龙去工作一线为城市建设者们拍照。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分享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吧。
倪修龙:利比亚撤侨事件发生时我已经40多岁,慢慢上年纪后,国外的项目也不参加了,但我现在仍在中建八局一线工作。
利比亚撤侨时,我用相机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从那时起,我也更加珍惜记录的意义,一直想用手中的镜头把大家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保存下来。工作之余,我拍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建设者,相机里有成千上万张城市建设者们的笑脸和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能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在最平凡的岗位演绎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刘倩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