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铿锵玫瑰”“无畏金兰”,新周期,中国女子三大球之路
与男足相比,中国女足各项工作特别是国字号球队建设似乎更成体系:当05年龄段的中国U17女足正在印度参加世界杯时,更小年龄段的U15女足刚在苏州结束集训,准备下一届女足U17亚洲杯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而04年龄段的女足国青队也早已组建,准备2024年女足U20亚洲杯。除此之外,中国足协女子部还组织各个年龄段的训练营或选拔队展开集训,“早动手、早准备”是目前发展中国女足的信条。从青少年球队到国家队,女子部门实施统一管理,而不像男足涉及跨部门多头管理,所以女足的发展相对更为顺畅。这或许是中国女足成绩更好、更有利于争取佳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排:从世联赛+世锦赛找短板
去年东京奥运会折戟小组赛后不久,郎平离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原江苏女排主教练蔡斌于今年2月接棒,这是他第二次接掌中国女排帅印。对于新一届中国女排的人员组成,蔡斌表示,“未来肯定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这不仅是指眼前,更注重未来”。为此,他在上任伊始从全国挑选67名球员进入训练营,经过两个月集训,选出20人集训名单。
由于两大主力朱婷和张常宁处于术后康复阶段,新一届中国女排缺少球星压阵。新女排在国际赛场上的第一次考验,来自今年6月1日至7月3日的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为了在锻炼球队的同时兼顾成绩,蔡斌一方面把李盈莹、袁心玥、王媛媛、龚翔宇、丁霞等5名参加东京奥运会的球员招致麾下,另一方面补充了以王芸璐为代表的大量新人。在他看来,新一届中国女排应打团队战,二传手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全面快速,多点开花。最终,中国女排闯入本届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收获第6名。此外,22岁的年轻主攻李盈莹通过世界女排联赛的历练,已从东京奥运周期时的替补晋升为进攻主力,在多场比赛中成为球队第一得分点。
7月世界女排联赛结束后,中国女排在9月底迎来年度最重要赛事——世锦赛。历经两周多的鏖战,以世联赛阵容为班底的中国女排拿到7胜3负,最终获得第6名。虽然在近三届世锦赛首次无缘四强,但从整体表现而言,这支以新人为主的球队完成赛前制定的八强目标,也走出奥运失利的低谷。更重要的是,在与其他强队交手时,年轻的中国女排姑娘们敢打敢拼,让人看到“女排精神”依然在闪光。与世界第一意大利女排的两度交手中,中国女排从小组赛的0∶3到八强战的1∶3,能拿下一局也说明中国女排从实战中逐步适应对手的打法特点。蔡斌称,本届女排世锦赛虽然未能更进一步,但年轻的中国女排队员们在比赛中较好地贯彻了赛前要求,去拼每一个对手。
世锦赛也让中国女排看到自身问题——比赛经验欠缺,对自身失误控制不够,一传及临场应变能力不足,都是球队在后续比赛和训练中需要重点补强的短板。此外,在进攻线上,不能单靠李盈莹强攻突破,需要其他队员来分担她的进攻压力。蔡斌称,“攻击力方面我们必须加强,要在高水平竞技的基础上保持攻守平衡,这个体系必须搭建好。”
好消息是,朱婷在休养半年多后终于回归,已于本周抵达意大利女排劲旅斯坎迪奇俱乐部。俱乐部将于10月18日为朱婷举办新闻发布会,新赛季她将身披4号战袍,征战10月23日开始的意甲女排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