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海拔最高多少,贵州黄果树海拔多高,黄果树海拔有多高,黄果树海拔高度是多少钱83.4米!如何为“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量身高
中国新闻周刊:无痕攀树直接测量,这种方法有哪些不可替代性?
刘团玺:无痕攀登、综合科研,这是目前国际先进科考领域的一种成熟方法。抛绳、沿着主绳身着安全带攀登,采取 SRT 技术为主(SINGLE ROPETECHNOLOGY,单绳技术简称 SRT),结束任务后,采用双绳下降,树体不留任何人工物件甚至脚印。像全世界最高的树,美国加州的116米高的北美红杉,也是通过人工攀爬测量的。
也有人提到,为什么不是用科学技术进行测量?像无人机、激光雷达、遥感技术,也可以测量树高,但它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无人机技术无法近距离考察巨树。我们通过无痕攀登,近距离地检查巨树的健康状况,留下一些树体本身的物理学、生物学的数据,同时对整个巨树的分层高枝叶标本材料、附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采集,这是其它测量方法无法实现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们是怎么为巨树量身的?
刘团玺:我们作为攀树技术的教练团队,先在林中选择了一棵 20 多米的大树,给科考专家进行了3天的训练,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及体能技术。教练这边用无人机飞行挂绳,就是让无人机携带轻便体轻的攀树豆绳,飞到冷杉的树杈平行高空中释放,豆绳另一头下垂豆包坠地,再打绳结把攀树绳拽拉上去。但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只好采用攀树用的专业超级弹弓,把豆绳打到30米甚至40米的高空中去。后面,我们用豆绳把攀登用的主绳吊到半空中去,通过人工去做一个承重的测试。接着,我们3个攀树师轮流把4根攀树用的主绳挂到了树顶的80米的位置,其它的三根绳子是60米和50米的空中。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豆绳打5次能成功,还是打20次能成功,这就是野外做科学考察以及户外运动的不确定性。终于在第13次的时候,把攀树豆绳给打上去了。后来爬上树以后,我们用卷尺完成了测量。
科考队成员们为巨树量身 图/受访者提供
攀绳运动与自然考察相结合
中国新闻周刊:能否介绍一下这棵巨树?
刘团玺:之前我也参与了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72米秃杉的攀测科考工作,秃杉王需要6个人能围起,而这棵云南黄果冷杉需要5人才抱起来。在这片森林里,我们还发现了大拟啄木鸟、栗头鹟莺灰喉柳莺、黑颏凤鹛等 30 多种鸟类;在巨树周围,还有碧凤蝶、巴黎翠凤蝶、网丝蛱蝶、西藏飒弄蝶等十几种蝶类或昆虫。巨树的附生植物及其他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也十分丰富。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人担心,后续会有探险者去打卡,对巨树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威胁,你怎么看?
刘团玺: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特别担心。从地理接近性来讲,这棵巨树所在的位置非常遥远而偏僻,察隅是一个边境城市,要去巨树所在的地方,需要经过边防站等,如果普通游客因为好奇想去打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去。另外,我们在这次拍摄和科考过程中,也和当地的林草局、宣传部等政府部门,还有附近村庄的村委会都沟通和交流了这件事,他们也会重视后续的保护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还会对这棵巨树进行哪些工作?
刘团玺:后续科研人员还会开展调查和植被生态学的调查,比如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国家野生种质资源库,还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会针对这片地区的环境,对巨树的生态机制,包括对收集的一些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对你来说,这次科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刘团玺:这次科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首创了攀绳运动与自然考察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以往从未有过中国人攀爬并调查最高树的工作。未来此类工作将更加深入、有效的进行,也将会有更多的成果涌现。
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还会在哪里寻找更高的巨树?
刘团玺:从生态学角而言,藏东南区域这一片是我国高树分布分区域,如果要寻找更高的树,应该也是在这个区域。但现在我们也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