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陈颖
晋升渠道,你无法回避“天花板”问题。
今天,湖南日报全文刊登了《基层干部拓展晋升渠道实施方案》,明确告诉基层干部,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组织就支持什么样的人。
现实中,晋升渠道狭窄、队伍难以稳定是制约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瓶颈。
通道有多窄?有学者做过统计。以一个中等规模的县(50万人口)为例。县处级干部30人左右,正科级干部200人左右,副科级干部400人左右。甚至全县所有空缺的县处级干部(一般每年3-4人)都是从科级干部中选拔,晋升概率在1%左右。
由此产生的情况是:地方基层干部干得好却不容易提拔;选调生缺乏外来归属感,一心要“走出去”和“转回来”;大量事业编制干部被身份焦虑所困,人到中年,感觉“前途无光”…这些压在基层干部头上的“天花板”,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上进,没有升迁的希望,觉得自己被现实“无情地打败”。久而久之,就算再有感情,也难免会觉得累。
现在,我省出台了《拓展基层干部晋升渠道实施方案》,就是想办法拓宽基层干部晋升渠道,拓展发展空,给能做事的人提供舞台,给能做事的人以鼓励。以“建立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担任市州部门副职和省直单位部门副职的长效机制”为例,大大拓宽了晋升渠道,特别是让一大批科级干部不必因为错过时间窗口而消极,也不会像人到中年“船到码头”一样感叹。
开渠道,扩渠道,绝不是简单的“摆桌子”或者“让座”。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运用更多的智慧和艺术,比如如何设置综合的选拔方式和考察方式,如何观察日常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公开、公平、公正尤为重要。
“长效”的长短在于风气。所以,如果你有幸被组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时刻自省:蔡、德能不能担当现在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实施方案》旨在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最重要的导向是让基层干部在为发展、为群众服务中努力,在应对复杂局面的锻炼中摔打磨练,几次“热锅上的蚂蚁”,通过层层历练走向成熟。
有理由相信,随着基层干部晋升渠道的畅通和拓展,随着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完善,优秀的基层干部将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