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石油主要成分的角度可以解释上述两种说法,但如果把目前发现的石油与岩层的地质条件和地球的地质活动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石油矿床一般规模较大,存在于大规模的沉积岩层中,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沉积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平衡的,而无机物生成理论无法完美解释这种区域分布的巨大差异。因此,石油有机质生成论已成为科学界石油成因的主流观点。
地球上的石油似乎取之不尽的原因
根据上述石油起源假说,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生成,石油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从几千万年到几亿年不等。但与石油生成所需的时间相比,人类开采利用石油的速度确实“入不敷出”。所以,即使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再多,按照这个开采利用速度,迟早也有枯竭的一天。而不同时期的专家之所以会有“多少年后,石油会用光”,是因为多少年后还是会说。不是说油会用完或者总量不变,而是有其他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勘探技术的进步。石油就在那里,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它。随着石油勘探(特别是海洋勘探)和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势必会在更多的地方发现油田,而这些油田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有效勘探的。这样,探明石油储量的增加为人们延长开发利用时间奠定了基础。
第二,采矿技术的进步。已探明的石油存在,并不意味着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下,所有的石油都可以开采。只有储量大、开采难度低、开采成本低的才会优先开采,现在能开采的石油只占探明储量的30-40%。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原本难以开采或开采不完全的石油可能会被重新开采,无形中延长了开采期限。
第三,石油的一些衍生物也被开发利用。比如天然气、页岩油、可燃冰等。,这些开采出来的产品通过一定的生产加工技术可以达到或超过石油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用途,从而拓宽了石油产品的供应和利用范围。
第四,新能源的替代。在全球能源短缺的背景下,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石油的开采利用寿命。
总结
从人类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如果按照现有的水平开采和利用石油,地球上的石油终将耗尽。然而,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利用效率的提高,石油的使用寿命在不断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