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如果要细数历史上著名的廉政碑文,一定不能忘记官方碑,至今已被多次提及。这块碑的主体是下面这句座右铭:“官怕我严而我廉,民不服我能而顺从我公。公职人员不敢慢,清官不敢霸。公职人员光明磊落。”做官没有别的路,只有公正和清廉。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文心雕龙》对“撩人”的文体定义如下:“撩人,故攻疾防之,比喻针石。”谚语的作用是警醒世人,所以它必须给人一种刺痛的感觉,就像针刺一样。没有一些刺痛感,很难让全身通畅。以为官之道为中心的官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明清时期更是屡见不鲜。这36个字的谚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很难清楚地确定这条谚语的作者。在文本定型的过程中,明代的曹端和年富做出了明显的贡献。
曹端是明初的一位理学家。曾在山西霍州担任“学诚法师”一职。明代有府中教授,州里学术教授,“教学生”,所以官阶不高。曹端投身于这项工作,让霍州人记住了他很久。史载,曹端执教霍州,曰“众学生皆遵其教,郡民皆文明,耻于争讼”。
后来曹端鼎回老家渑池守孝,霍州学子仍来求教。孝宗时期结束后,曹端补进了周浦学派。任期届满后,周浦和霍州的人争相要求曹端来这个国家。因为霍州的要求,周浦先去了朝廷,朝廷是受霍州邀请的。
永乐二十二年,曹端在霍州的学生高升,授予他安府团契。他专门拜访了他在周浦的老师,问他如何做官。曹端答道:“多么诚实啊!古人云,官不怕我严只怕我廉,民不服我才服我公。大众不敢缓,老实人不敢欺。”此记载出自曹端编年史。“古人云”这三个字,暗示了这个正史故事不是曹端创造的,但很难追溯是哪个古人说的。曹端引用古代官亲,与三十六字官亲相比,除了最后六个字,只有一字之差。
“让我们公平,让我们诚实”这六个收尾词是年富加的。这个年富是谁?“无所畏惧,却能保持人间清白”的傅和于谦是同朝官员。富贵刚正不阿,所以得罪了权贵,于谦经常袒护。景泰元年,年富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察院是明朝的监察机构,设有左右御史、左右副御史、左右都御史。审查者的职位非常重要。“纠正错误,识别错误,并以各种方式进行监督,这是一项专业工作”。2008年,傅奉命在大同整理军务,却被宵小之辈诬告,说他“专事政务”。他的一个表现就是,到了当天就“和大同、定襄的连长邓坐在一起”,他是定襄的伯爵,所以年富根本不把邓国放在眼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于谦为年富所作的奏折。于谦说,既然“都是御史的官员,与侯波无关,就任命他们为知府,在总兵的左边。”傅虽然在大同遇到了重重阻力,但他在兴利除弊、惩治贪官污吏等方面的功绩,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2008年,傅为山东巡抚,而山东百姓早已熟知2008年傅的名声,于是得以克制。年富在山东省任职期间,也做了一些事情。在府衙的一个角落里,年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上述36字箴言。此后,年富竖立的石碑从山东一直到陕西被埋藏、发现、复制。(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