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
起源
是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和黑松的花粉。
春季采收雄花穗,晾干,搓粉,过筛,收集细粉,干燥。
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海拔100-2600米的山区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别名松黄、松粉。
[原始形式]
树,高达45米,胸围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有不规则长块状裂纹。小枝通常轮生,黄棕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呈卵圆形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长尖。
针状叶,2针束,3针束,长12-30厘米,细长柔软,叶缘有细锯齿,约4-8条树脂道,背面具缘或腹面2条;鞘起初是棕色的,后来逐渐变成灰黑色,持久。
雄球花红褐色,圆柱形,弯曲下垂,长1-1.5厘米,簇生在新枝下部的苞片腋内,穗状;雌球果单生或2-4个簇生在新枝顶端,淡紫色。果实卵圆形或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直径2.5-4米,柄短,下垂,成熟时呈粟褐色;中间种鳞近长圆形,倒卵形,长约3厘米;菱形的盾片,稍凸起或平,有鳞脐稍凹,无刺。
种子椭圆形,长4-6毫米,翅长2-2.7厘米。花期为4-5月,结果期为10-次年12月。
性效能
中国药典
甘,文。
入肝脾经。
祛湿,收敛,止血。外用治湿疹、黄疮、糜烂、流脓、外伤出血;尿布皮炎。
中医词典
味甘、温、无毒。
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益气、祛湿、止血。治疗因头旋转引起的眩晕、因虚劳引起的胃痛、慢性痢疾、疮疡、潮湿和外伤出血。
本草书
甘;性温暖
归肝;胃经
驱风;益气;水分收集;停止流血。头痛头晕;拉稀拉稀;湿疹和湿疮;创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还是收下吧。外用:适量,干用或涂抹。
[注意]
小心血虚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