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海(中国古代的四海)是什么,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顾名思义,东海在中国的东部,南海在中国的南部。那么,中国除了东海和南海,还有西海和南海吗?
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尚书·艺纪》云:“定九川远四海。”孟子告诉他的儿子说,禹治水之道也是治水之道。所以,余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史记·高祖本纪》云:“大王起而精微,惩而暴叛,平定天下,立功者裂地封诸侯。”
但在中国古代语境中,四海并不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让我们把书翻过来。《诗经·商鞅·玄鸟》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多处,天下多处。”意思是商朝开创的疆域已经到了四海,四海诸侯都来祭奠商朝君主。在商朝,人们在渤海和黄海周围居住和活动。他们习惯了陆地与海洋相邻的世界,很容易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别人。所以人们认为,既然东方的边缘是海,那么西方、南方和北方的另一端也一定是无边无际的海。合起来就是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那时候人们肯定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发明了“浑天说”,认为地球不是独自在空中,而是漂浮在海面上。因为四面环海,中间这片广袤的土地被称为“中国”。
这意味着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四海其实是想象出来的。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逐渐发现了现在的东海和南海,随即将渤海称为北海(蒙古人称贝尔加湖为北海)。这个时候,他们还会认为中国的西边有一片海吗?
秦汉时期,中国西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其中,位于欧亚交界处的里海被称为西海。《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的一个易洸,在海西之西,也在海云之西。”汉朝时,人们把罗马帝国和近东称为大秦国,认为大秦国在西海之西。
《后汉书·西域传》也记载了罗马帝国的地域、政治、面貌、特产:“千里四百余城。小国有几十个仆人。以石为城墙。邮亭都是白垩色的。有松,有柏,有树,有草药。……国王不是普通人,都是淳朴贤惠的人。国家的灾难和时不时的风暴,确实废而立之,放出来的人都愿意抱怨。其人皆长大而正直,有一种中国,故称大秦……”
汉朝给后人留下了一句震耳欲聋的话:“谁犯我之罪,即使远在天边也要受到惩罚。”汉朝确实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使我强大的人,虽远必遭报应。”这句话是西汉著名学者陈汤说的。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直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里输入“陈唐”二字就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大家一定听过东汉外交家班超的故事。班超参军,奉命出征西域。31年,收复西域50多个国家。公元97年,班超率领七万多大军西征,也就是今天的里海附近。
平定西域后,班超很想去里海彼岸的大秦看看。但是班超已经66岁了,身体状况不允许他长途跋涉。于是班超驻扎在里海,派部下甘英去秦国。
甘英准备横渡里海时,当地船夫劝他说:“海水辽阔,风好的三月,来往的人就够了。如果有晚风,有的人就两岁了,所以每个下海的人都会得到三岁的食物。海之好,使人向往大地,死人几个。”也就是说,要穿越里海,顺风需要三个月,逆风需要两年。所以那些进入大海的人必须保存足够三年的食物。甘英觉得不可能再等几年才回去过我的生活,于是就停了下来。
就这样,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强势对话并没有发生。但甘英到达波斯湾最远,是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