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是什么意思(耦合与退耦,上拉与下拉?)
耦合是什么意思(耦合与去耦,上拉与下拉)?)
耦合:指信号从第一级传递到第二级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没有指定时,通常指交流耦合。
去耦:是指对电源采取进一步的滤波措施,通过电源消除两级之间信号相互干扰的影响。耦合常数是指耦合电容值与第二级输入阻抗值的乘积所对应的时间常数。
去耦有三个目的。
电源中的高频纹波被去除,多级放大器的高频信号通过电源相互串扰的路径被切断。
当电路工作在大信号时,对电源的需求增加,引起电源波动。通过去耦降低电源波动对输入级/高压增益级的影响。
形成浮地或浮电源,完成复杂系统中地线或电源各部分的协调。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会沿着电力线传播。去耦电容的主要作用是为有源器件提供本地DC电源,从而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输,并将噪声引导至地。
干涉耦合模式
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对电控系统造成电磁干扰。干扰的耦合方式无非是通过导线、空和公共线路作用于电控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直接轴联节
这是干扰入侵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系统中最常见的方式。如果干扰信号通过导线直接侵入系统,就会对系统造成干扰。对于这种耦合方式,可以采用滤波解耦的方法来有效抑制传入的电磁干扰信号。
共阻抗耦合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耦合方法。两个电路的电流有一个共同的通路是常有的事。公共阻抗耦合包括公共接地和电源阻抗。为了防止这种耦合,耦合阻抗应该接近零,这样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就没有公共阻抗。
电容耦合
又称电场耦合或静电耦合,是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耦合方式。
电磁感应耦合
也称为磁场耦合。因为是内部或外部空之间电磁场感应的耦合方式,所以防止这种耦合的常用方法是对易受干扰的器件或电路进行屏蔽。
辐射耦合
电磁场的辐射也会引起干涉耦合,这是一种随机干涉。这种干扰很容易通过电力线传输到系统中。当信号传输线较长时,可以辐射和接收干扰波,这就是所谓的大线效应。
泄漏耦合
所谓泄漏耦合就是阻性耦合,这种干扰往往发生在绝缘降低的时候。
电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去耦电容的容量很大,这意味着要避免噪声耦合到其他器件;旁路电容很小,提供低阻抗噪声返回路径。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其实解耦和旁路根本没有区别,在称谓上可以互换。两者的功能都很俗:作为电源使用。
所谓的噪声,其实就是电源的波动,它来自于两个方面:电源本身的波动,负载对电流需求的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和供电系统相应容量的差异。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与负载变化引起的噪声有关。所以没必要区分他们两个。
其实电容的大小和数量是有理论依据的。如果随意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遇到去耦电容(旁路)和分布参数的自激振荡。所以真正的解耦和旁路都是基于负载和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没必要做区分,也没有本质区别。
它是电容板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件,它的好坏已经成为我们评判板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电容的函数和表达式
它由两个金属极和夹在其间的绝缘介质组成。电容的主要特点是DC交流阻断,所以多用于级间耦合、滤波、去耦、旁路和信号调谐。电容由“C”加上电路中的一个数字表示,如C8,表示电路中编号为8的电容。
电容器的分类
电容分为气体介质电容器、液体介质电容器、无机固体介质电容器和有机固体介质电容器。按极性可分为极性电容和非极性电容。按结构可分为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和微调电容。
电容器的容量
电容表示可以储存的电能数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断作用称为容抗,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有关。容抗XC=1/2πf c (f代表交流信号的频率,c代表电容)。
电容器的容量单位和耐压
电容的基本单位是F(法),其他单位有毫米法(mF)、微米法(uF)、纳米法(nF)、皮法(pF)。因为单位F的容量太大,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是μF,nF,pF的单位。变换关系:1F=1000000μF,1μ f = 1000nf = 100000pf。每个电容器都有它的耐压值,用v表示,一般无极电容器的标称耐压比较高:63V、100V、160V、250V、400V、600V、1000V等。极性电容器的耐压相对较低。一般标称耐压为4V、6.3V、10V、16V、25V、35V、50V、63V、80V、100V、220V、400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