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大闸蟹养殖新方法!)
作为中华绒螯蟹,为什么北方的河蟹比南方的蟹小?其实是水质和气候决定的。螃蟹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越高,它的胃口越大,生长速度越快。河蟹的生长温度在10度是一个过渡阶段。如果水温低于10度,它的摄食能力会下降,生长速度会变得缓慢。当温度在10度以上时,它的摄食量会慢慢增加。当气温在25-28度之间时,它会进入旺盛期,食量会突然增加。但当温度超过30度时,它的进食和蜕皮都受到抑制,所以河蟹养殖户尽量将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但是,北方的气温并不比南方高。南方气温一般在20-30,大闸蟹生长时间较长。北方已经入冬,气温早已达到0。南方还是短袖,阳光充足,北方的大闸蟹没有足够的生长温度是无法长成南方的规格的。身在北方的白先生就是忧心忡忡的农民之一。他怎么把自己稻田里养的大闸蟹养的更大?赚的多?白先生日思夜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南蟹北蟹的个体差异启发了白先生。如果螃蟹能养很久,北方的螃蟹会更大。北方的螃蟹受天气影响,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的。就像我在文章里写的,北方大闸蟹因为气温的原因,个头不大。白先生想:为什么不能人为延长它的生长期?想到马上就做,白先生对比了南北方大闸蟹的养殖条件。他发现,只要能让他的大闸蟹生长一个月,就能再增重一半。白老师综合考虑了市场和操作难度后,发现提前育苗时间最划算。为了养螃蟹,白先生刚开春就搭了个棚养螃蟹!
2016年3月初,白先生找了个池塘,在上面建了个大棚。当周围的温度还在零下的时候,温室里的水温已经达到了十几摄氏度,蟹苗可以在温室里正常生长。EM菌在养小蟹苗的时候可以用来调水、施肥水质。早期施肥可以促进藻类繁殖,培养浮游动物,为幼苗提供开口饵料。富藻可以调节水体透明度,避免阳光直射,控制苔藓生长。EM菌结合有机肥,在养殖前期使用,可以分解有机物,为水中藻类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藻类繁殖。
白先生家的大闸蟹以前都是4月中下旬生长。搭建好大棚后,白先生的大闸蟹从3月份开始就可以养殖了,生长期会提前近一个月。利用大棚,蟹苗提前长了一个月,到4月中旬可以放的时候,蟹苗已经长了一圈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多蟹农喂了很多小鱼、黄豆、文蛤、蜗牛,但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原因是稻田养蟹的饲料要根据蟹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的不同营养需求来确定,稻田天然饵料除外。幼蟹的饵料应以动物精料为主,以保证成活率;育肥期,植物精料应是保证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他大部分生长期要精粗结合,提高饵料利用率,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养殖户在喂养大闸蟹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乳酸菌来调节大闸蟹的肠胃,提高饲料转化率!
白先生说,没有大棚之前,蟹苗是一百只蟹,每斤一百左右。通过大棚培育,新蟹苗已经可以脱壳1-2次,这样这些蟹苗可以达到五六十头一斤!提前一个月,单个蟹苗的重量可以从5g增加到10g,大了一倍!经过180多天的生长,我在中秋节前后抓到的:一只平均五分之一到二的大闸蟹,现在可以长到一两只八十分!每一个的重量只能增加20%-30%!
这就是白先生的教养秘诀。大家都学会了吗?想养螃蟹,试试白老师的养殖方法。最后,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养殖,很多农民在稻田里养殖螃蟹。结果一哄而上,螃蟹便宜了,害了养殖户。稻田养蟹可以做成养蟹、养蟹和稻田鱼蟹、稻田虾蟹等多种生产模式。这样既可以规避一些投资风险,又可以达到稳产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