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写成之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之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 *** 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之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之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之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之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之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