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民众过寒冬:取暖设备高达人民币36万,天然气费用与房租持平
·今年10月19日,比利时的一栋大楼正在加装保温层,以减少能源消耗。牛瑞飞摄
“往年,只要夜间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家庭就开始烧暖气了。但前段时间夜里都五六摄氏度了,开暖气的家庭还是很少。”罗德里克说,以前维修暖气时,客户基本都是问怎么让暖气更热,今年大家问他的是如何更节能地取暖:要让取暖效率更高,锅炉的水烧到65摄氏度还是70摄氏度?更换智能温控器,能不能减少能源使用?……
还有比“过冬”更严峻的挑战
“欧洲可能没有预计到俄乌冲突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同时也错判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从而使自己陷入了今天这样左右为难的局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说。
目前,无论是石油、天然气或是煤炭,俄罗斯均是欧洲的第一大能源进口国。今年5月,欧盟推出一个能源独立计划,目标直指“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该计划名为“REPowerEU”,意为“为欧盟重新供能”。
崔洪建说,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欧洲就提出过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的类似构想,但实际进展较为缓慢。这一次能源危机,其实是将之前的矛盾再次暴露了出来。
“对欧洲而言,如果不考虑地缘政治的因素,仅从市场原则出发,俄罗斯能源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此外,不同国家对欧俄关系的判断也存在分歧,比如德国就主张通过加强合作来影响俄罗斯,‘北溪—2’是最典型的例子。”崔洪建说。
按照“为欧盟重新供能”的规划,欧盟希望在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崔洪建分析,当前欧洲正在压力中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如果能挺过这个冬天,明年的能源困境也许会有所缓和。但他强调,所谓的“摆脱对俄依赖”,不只是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么简单,背后有一系列衍生问题。
“从目前形势看,能源问题对民生的影响相对可控,基本能通过政府补贴解决。但过去数十年中,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在‘脱俄’过程中,欧洲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势必会上升,竞争优势将被大大削弱,从而引发产业外流、就业机会减少、政府税收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对欧洲来说是比‘过冬’更加长期和严峻的挑战,也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应对。”崔洪建说。
但是,如何度过今年这个漫长的冬天,则是欧洲民众眼下亟需应对的艰难挑战。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