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的“贴牌”生意:重心转向医疗健康产业,部分业务商标费一年可赚17.78亿元
在京东的飞利浦官方旗舰店,目前仅售卖个人护理、母婴用品几类产品,如男士剃须刀、理发器、电动牙刷、吹风机、卷发器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飞利浦产品在各个电商平台都有指定授权店铺,如天猫有飞利浦润氏专卖店、飞利浦腾飞专卖店等,通过授权店铺购买的商品,可以确保为官方正品,具体授权店铺可在飞利浦官网的“官方授权店”页面查询。“飞利浦提供两年质保,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提供全国售后服务。”
一位被授权飞利浦家电销售的经销商向红星新闻提供了一封今年6月份的家电授权书。授权书显示,授权公司为飞利浦家电控股有限公司,系“飞利浦商标在中国的家电产品独占被许可人”。经授权,该经销商可以销售带有飞利浦商标的指定产品,且可以使用“philips"、"飞利浦"品牌标志。
天眼查显示,飞利浦家电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目前仅对外投资飞利浦家电(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家公司,与1990年成立的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对于消费者质疑的贴牌问题,飞利浦多位官方客服均表示并不了解,只强调虽由不同工厂生产,“但质量是一样的”。红星新闻多次联系飞利浦品牌授权书上的“飞利浦家电知识产权部全球品牌保护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据公开报道,该负责人已在飞利浦高级知识产权顾问一职就任多年。同日,记者向飞利浦中国总部邮箱发送采访需求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近十几年间,逐步剥离绝大部分业务后,飞利浦正朝着医疗健康领域转型。天眼查显示,目前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由飞利浦电子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已将此前控股的7家子公司注销,包括飞利浦家电(苏州)有限公司、飞利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飞利浦照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而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仍在经营中。据飞利浦官方简介,目前飞利浦业务多集中在医疗器械和个人护理,自身也定位于“一家健康技术公司”。
业内人士:
品牌承租方多以商标名义拓展品类
恐难把关研发生产流程
品牌授权后,为获取更大收益,大多飞利浦品牌承租方纷纷拓宽品类,各类标称飞利浦的产品也出现在市面上。据《21世纪商业评论》统计,目前中国有20多家“飞利浦”系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支付几千万至十几亿元不等的品牌授权费用后,贴上飞利浦商标,做起飞利浦的名牌生意。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2018年,从未接触空调业务的飞利浦也将商标授权给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由其代工空调业务。飞利浦官网的空调操作手册显示,飞利浦和盾标是属于荷兰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是由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是产品的相关担保方。
近期,飞利浦空调还宣布布局年产能500万套生产基地,尚在安徽滁州投建中。一位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透露,除安徽美博外,奥克斯、创维、长虹、海信、天加、万爱等多个厂家也是飞利浦空调的代工厂。“据粗略统计,与代工厂性能参数类似的产品相比,贴牌的飞利浦产品价格一般至少多出1000元。“
梁振鹏向红星新闻介绍,飞利浦一般是与国内各空调公司签下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商标授权使用费,“品牌承租方负责产品的生产、销售、采购、运营、售后服务等环节,目前飞利浦绝大部分业务已完全由工厂代工,仅换个商标换个外观。”
一位家电业内资深人士介绍,一般而言,工厂生产有几种常见方式:一是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即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如苹果手机;二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并依据企业要求进行二次设计,如某些扫地机品牌。
“一般口头说的‘贴牌’即OEM或ODM,是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分工和细化竞争的思想,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十几年以前,由于市场需求爆发,OEM与ODM在中国发展迅速,两种生产方式在中国市场中被广泛沿用了十几年。但随着如今中国厨卫家电市场需求的精品化,OEM与ODM已不是主流,“自主研发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