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干旱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 鄱阳湖的旱季鄱阳湖等雨来,南方干旱为何如此严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剧、频次增加,南方干旱明显加重,尤其旱灾范围明显增大。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王丽娜
编辑 | 鲁伟
江西、湖南何时才能迎来大范围降雨,缓解干旱?
10月25日10时25分,江西省气候中心发布气象干旱红色预警信号,江西省有70个县(市、区)维持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预计未来7天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
上述气象干旱红色预警信号显示,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而特旱是干旱等级中最高的一级。
干旱不只发生在江西。湖南省水利厅10月27日发布的防旱抗旱工作专报显示,受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湖南干旱过程持续发展,全省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在1961年以来142次过程中排第1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25日,湖南122个县市区全部达重度以上气象干旱、108个县市区特旱,101个县市区连续重旱日数超过40天,新邵最长达78天,中度、重度、特大水文干旱分别占全省面积的99%、94%、68%。
在浙江省,10月23日,乐清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布通知称,因今年7月以来,乐清市及周边地区降雨量较往年严重偏少,决定10月25日起在全市范围实施应急限制供水措施。因此,从10月25日起,启动分区隔日供水方案,恢复正常供水时间视旱情具体结束时间而定。
今年南方干旱为何如此严重?干旱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气候变暖趋势下或将更加频繁的水旱灾害?近日,《财经》记者分别采访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彤、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副主任占明锦。
为什么今年南方持续干旱?
《财经》:为什么今年南方出现如此长时间的干旱?
占明锦:降水偏少是旱灾显而易见的成因之一,不过,自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极端高温,也是今年旱灾的重要诱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的变化已经不足以完全解释干旱强度和范围的变化,高温引起的蒸散发(土壤水由植物茎、叶面和植株间土面转移到大气中生成水汽的过程)增强,成为加剧干旱的重要因素。
高温少雨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盛,7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型,伊朗高压异常东伸,西太副高西伸脊点异常偏西、偏北、面积偏大,且副热带高气压持续时间很长。
《财经》:截至10月7日,江西重度气象干旱已持续87天。为何严重干旱会出现在江西、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
占明锦:中国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的调控,一般来说副热带高压内部区域受到强烈下沉气流控制会出现晴热高温,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容易出现较强降水。
往年来看,副热带高压在6月下旬和7月两次北抬,控制了华南、江南、华北的主汛期时间,也控制了高温伏旱和降雨带。6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是江南地区的梅雨时间,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降水就靠这段时间,然而今年的副热带高压有点不一样。
今年6月东北地区的“西风槽”活跃,副热带高压北边受到“打击”迟迟不北抬,其北部边缘稳定在华南沿海导致本该下在长江中下游的梅雨落到了华南。到了7月、8月,在南亚高压的支持下,副热带高压迅速北抬西伸,和伊朗高压等联合,在中国南方建立了强大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而使得南方地区经历了有可靠气象观测史上最热、最干旱的夏季。此外,北方的“西风槽”继续活跃,使得本该第二次北跳的副热带高压迟迟不北跳,仍然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导致山东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降水偏多,而江南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一直晴热高温。
9月以来,华西秋雨的开启显著缓解了四川盆地地区的旱情,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水却迟迟不来,主要原因就是西太平洋上台风活跃,抢走了大部分南方的水汽,以及北方冷空气活跃,“打击”了暖湿气流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