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刘煜辉最新分享:新一轮提振政策或已在路上,力度有望超预期
重要会议的报告也浓墨重彩地讲到了这个方向。如果从基建角度看,一定是超前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能源结构。就跟2008年时一样,当时为了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周期,我们超前打造了中国的高铁、高速网络等。回到当下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增长的时代要求,中国需要自动可控、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未来,这无疑是投资的一大重心。
重要会议报告里提到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国家安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安全已经成为关乎全局的战略制高点,就安全问题提出的宏大命题,围绕安全产业的演进和建设,这也肯定会是重头戏。当然,安全的范围非常广,比如能源、农业、科学、信息、国防等领域的安全。
此外,农业和农村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改造,能够扩展中国经济的纵深,因此,完成新农村建设,完成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的命题,也是重要会议指引的重要方向,这些方向都将成为资本市场投资逻辑的重中之重。
《红周刊》:未来中国的宏观政策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刘煜辉:个人看来,这些政策是非常精巧的,是过去数十年我国宏观政策及宏观管理水平日臻成熟的表现,这样的方式将成为一个主体。目前,重要会议刚刚结束,我觉得全面看到相关政策需要等待的时间不会太久,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是经济政策第一次全面亮相的窗口期。
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呈现出低利率、宽信用、宽财政(中央)的特征,而这也将成为一个常态。其中宽财政将是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方式,毕竟中国房地产周期的高峰已经过去,现在进入了衰退周期,地方财政呈现萎缩的状态。
当然,现在的形势也比较急迫,今年是全球不确定性爆炸的年份,像疫情冲击、俄乌战争、中美博弈等各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形势复杂无比,我们期待大会后给我们一些憧憬,也希望看到一系列变化尽快呈现出来。
传统经济、互联网等估值回归是必然
情绪反应不改变公司基本面的事实
《红周刊》:最近,美股中概股和港股市场均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尤其是外资对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大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刘煜辉:近期市场的波动,是因为把市场以外的因素过度放大了。当然,在当前大环境下,下跌是必然的,只不过下跌的节奏是快跌还是慢跌,这可能有一定的情绪因素的干扰。
但投资人应该更深入的来看问题。拿港股市场来说,之所以下跌这么深,背后原因还在于港股市场本身的资产主体结构,其资产主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H股,也就是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主要代表的是传统周期的资产。另一个则是近些年中概股回归以后,大量在香港落脚的互联网产业主体。这两部分的公司目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某种程度上都属于被抑制的方向。前者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遗存,其本身已经进入衰落,这是行业规律,后者互联网资本,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宏大的政策层面,都已经过了其最繁荣的阶段,抑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主要是这个方向的治理。这就决定了这类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率逐级下降的通道是确定的。
事实上,最近包括茅台在内的白酒都跌得很厉害,这反映的是在目前的政经环境下,预期未来5年—10年的增长率是明显下降趋势。一旦这个趋势得到确立,那就意味着当前的股价无法再支撑其30倍、40倍的市盈率。简单来说,茅台如果要适应现在的政经条件,或将向20倍左右的PE水平回归。
另外,互联网也是如此,其股价本身还是由公司的基本面决定的,而市场情绪因素不过是扳机,正好在这个时点扣动了扳机,然后情绪释放过程中,一下子就在短期内喷涌而出,呈现加速喷发的态势。
《红周刊》:那么,对于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您有什么建议呢?
刘煜辉:在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时代变迁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去参与,通过资本市场去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红利。我觉得对于每个个体来讲,都是一次人生的重要机会。比如,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年,如果站在30年前,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分享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红利。那么,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要分享未来4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红利,一定是通过中国的资本市场来充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