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从朋友的身上,我看到的不是正能量,也不是什么越努力越幸运之类的鸡汤,我看到的是一种态度。学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没关系,关键是你怎么对待它,用什么态度对待它。我觉得对待这种境况的做法就是不放弃。大学,除了专业不能改变,剩下的都能改变。
再后来,他在一个国内本课题top2的老师那里做毕业论文,同时自学了一点编程和其他一些软件。他坦然的说“我觉得我的大学没有白上,我可以把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其他人学的都好,在'课余'时间,我还可以增加其他的技能,做我感兴趣的事作为放松,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你看吧,不喜欢,并不意味着不能擅长。
▼
2
师兄的另一个朋友叫Amor,是在网上认识的。
Amor是一个理科生,但从小兴趣偏人文科学。Amor小时候跟着师父念书,识字早,家里书多,没事就翻翻。在她还有勇气幻想成名成家的年龄,一直觉得以后会当作家、主编。高中分科,文理成绩差不多,Amor却去读了理科。当时想发很单纯也很二,她始终觉得:去学理科可以在空闲时间,靠着底子自学文科。而学了文科,这辈子就没机会搞懂相对论了。后来Amor考到了大连理工大学(业内称为凌水镇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科生。
有两件事让她的大一生活弥漫着精神分裂的气息:一是Amor在旁听后爱上了人文的专业课。二是Amor开始学不明白专业要求的化学课。有一次她翘掉了分析化学跑去听中国文学史,主讲的老师注意到了她。她也跟老师聊了一些自己的现状。老师后来在邮件里告诉Amor「理科解决如何活的问题,是手段;文科解决的是为什麽活的问题。两者相较,手段具体而实用,给人以充实感,弊在功利、狭隘;目的宏大高远,往往流于空疏、虚无。其实,只要不带区别心,按阴阳一体的逻辑,系统接纳就对了。」
这其实也是Amor想要告诉我的:不要让「兴趣」限制了自己对世界的了解。人文科学的感性美,自然科学的理性美,都恒久地存在,等着你发现。第二点是最近读了写陈虻的书,才明白:把不喜欢的尽力做到最好,这样,再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才会因为对当下时间的负责而得到认可和信任。既然必须付出时间,那就去学习去接受吧。说不定在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爱上自己的专业。即使没有爱上,你的时间也不会白费。
有时候,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喜欢”,通常只是“不反感”而已,甚至连爱好都算不上,远没有如饥似渴、没了它不能活的痴狂劲头。所谓爱好与兴趣,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自己做主。你喜欢摄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可一旦你把它们当成了自己打算研究的专业甚至是以后从事的职业,那就全变了味儿。
世界上最美好的两件事,一是和心爱的人结婚,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师兄认为应该再加几个形容词:世界上最美好的两件事,一是和心爱的人结婚之后,时间流逝却仍然爱意不减;二是把自己喜欢的事当工作,几年后仍然劲头十足,不忘初心。
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的专业,并打算就着自己大学喜欢的专业从事喜欢的职业,请深刻的反思一下,自己是口头上的喜欢,还是真心能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则无旁骛,并能不由他人所影响自己做主呢?
虽然很多大学生都在抱怨自己大学专业的各种毛病,但是一些大学里的专业仍以较高的满意度成为竞相追捧的对象。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理想中的专业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