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也能通过水星的地壳组成对外太空的现象做出一些解释,这也是科学家对水星钠尾如此感兴趣的原因。![](//imgq8.q578.com/ef/1107/de5a0efbfd49a890.jpg)
![](//imgq8.q578.com/ef/1107/03d030ace727ddcb.jpg)
![](//imgq8.q578.com/ef/1107/53709e57c4cf8618.jpg)
![](http://imgq8.q578.com/ef/1107/de5a0efbfd49a890.jpg)
1985年,研究人员在分析水星大气的光谱时发现了钠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些钠来自于陨石对水星地表的撞击,同时水星自身高金属含量也是钠的重要来源。
![](http://imgq8.q578.com/ef/1107/03d030ace727ddcb.jpg)
将钠喷射到外逸层不是单个事件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热蒸发、光子激发、冲击蒸发等多个过程的综合结果,对这一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太阳,太阳辐射对钠尾的加速作用使得钠尾末端的速度达到了11公里/秒。
![](http://imgq8.q578.com/ef/1107/53709e57c4cf8618.jpg)
在地球上,业余爱好者也同样可以观测到壮观的钠尾,在装备589纳米波段滤镜后,只需要将望远镜转接单反相机,调高感光度并延长曝光时间,最后不断追踪连续拍摄水星,就可以得到水星钠尾的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