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尚书·仲虺之诰》。“生灵涂炭”的原义是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贬义。
![生灵涂炭是什么意思](/img.php?url=https://static.ct10000.com/uploads/20221101/384ca7700bcd0c6e7f0e1959687cb771.png)
十六国时期,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了东晋的一小部分土地。但是,由于连年用兵,百姓负担沉重,加深了境内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建元19年(公元383年)苻坚征调90万大军攻伐东晋,结果在淝水大败,使国家元气严重受损,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
![生灵涂炭是什么意思](/img.php?url=https://static.ct10000.com/uploads/20221021/2a746a2331c2385a2eb56cf8330eb9eb.png)
东晋末年,天下混乱,十六国争雄,互相征伐并吞,战乱中受害最大的是广大老百姓,百姓生活变得满目疮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遭受严重挫折,所以,和平和稳定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两个成语都可形容人民受苦受难,但生灵涂炭强调的是多数,即百姓;而水深火热既可强调多数,也可强调单数。生灵涂炭着重强调统治的黑暗,而水深火热着重强调人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