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岸田类似炒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日方在东海放任右翼滋事,拉拢域外介入,伙同美国在南海大肆炫耀实力,这才是地区和平稳定的真正威胁。
到目前为止,中方尚未确认日方发布的会晤消息。11月14日和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指出,“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请你保持关注”“我们会及时发布相关的消息”。
自上而下?
在日本国内,上述事态进展引发舆论关注。总的来说,无论保守派还是自由派媒体,以及日本学界,有几种观点较为突出。
一是,会晤机会难得。
《日本时报》14日称,中日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在疫情前,习近平主席曾计划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但因疫情蔓延而未能实现。疫情三年,两国高层互访基本停止。由于美国众议长窜访台湾引发轩然大波,王毅外长取消了8月在柬埔寨与日本外相的会晤。9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两人也没有会面。
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亚太研究科教授青山瑠妙(音)14日称,本次中日峰会将是中共二十大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即便没有具体成果,但具有决定未来五到十年日中关系走向的重大意义。
二是,中日关系稳定很重要。
NHK称,中美对抗加剧、“新冷战”“台湾紧急状态”等词汇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日中关系正处在重要的十字路口。过去50年来加深的经济联系并不是可以轻易分开的。事实上,在很多方面,这种联系变得更加牢固。日中关系被比喻为“不能搬家的邻居”,构筑稳定的关系,和平共存,关乎彼此长期利益。虽然日中关系困难重重,但毫无疑问,把握两国关系对日本来说越来越重要。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政策管理学部教授白井小百合(音)14日称,正在关注中美峰会以及接下来的日中峰会。很难想象国家之间可以相互隔绝。找到实现共存共荣、减少经济不确定性的方法,尤为重要。日本公司的资本投资目前正在增加,但未来仍有一些不确定性。
三是,岸田的最新言论无助于两国的新一轮互动。
东京政策研究财团首席研究员柯隆(音)15日称,当前,两国关系冷冷清清。日本亲华派、左翼团体、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充当调解人。但这一群体人数明显减少。就在领导人即将举行会晤前,岸田还点名批评中国。不难想象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双方可能无法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四是,日本已将“领导人会晤”作为对华外交重点。
日经新闻网称,日本正在调整对华外交方针,“自上而下”,将重点放在与习近平主席的直接沟通上。两国领导人近三年来没有面对面会面。不过,习近平和岸田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岸田新冠检测呈阳性后,习近平于8月给岸田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早日康复。9月初,岸田在中国四川发生地震后发去慰问信。两国领导人还在9月29日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互致贺电。日方认为,高层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