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6家保险公司等。
记者注意到,近期入围金融机构早已开启“客源争夺战”,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上线预约开户业务,例如工商银行在小程序中推出“预开户”功能。11月25日下午,中信银行表示客户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户办理相关业务;记者收到了兴业银行客户经理信息,对方表示“请及时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有红包领取”。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细则的落地及首批试点银行的公布,不仅能发挥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客户资源等优势,也有助于选择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较强的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平稳起步、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初步构建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人,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陆续出台,中国特色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在近日举办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公开表示。
在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映东看来,当前中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110万亿元,社会财富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潜力巨大,为第三支柱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人民群众养老意识的增强,社会养老金融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用实打实的业绩为人民群众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从国内外养老金融发展历程来看,个人养老金市场从起步到壮大还需要较长时间,金融机构要久久为功,平衡好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效益与成本的关系,抓好经营管理,切实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适时研究完善监管规定。”他表示。
对于普通投资者参加个人养老金的建议,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普通投资者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保障类,主要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二是储蓄类,主要是养老储蓄等,重在保值;三是投资类,包括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未达退休年龄的年轻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考虑以投资类的产品为主,获取长期合理回报;而临近或者已经退休的群体,建议考虑以稳健增值类或者储蓄类产品为主,保障养老资产的安全。
作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