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荷兰战平厄瓜多尔,吞下2连败的卡塔尔,成为本届世界杯首支出局球队。
早在世界杯开始前,卡塔尔就被各路媒体冠以“史上最弱东道主”的称号,小组未能出线并不能算什么意外。只是,在数万本国球迷注视下,亚洲冠军两场比赛的多数时间踢得相当慌乱、失误连连,直到昨晚的下半场,才终于找回状态,但已无力回天。唯一的安慰,就是至少打进了创造历史的首个进球。
不难看出,东道主的身份,让卡塔尔队员背负了相当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于这一点,卡塔尔主帅菲利克斯-桑切斯在首战不敌厄瓜多尔后就直言不讳:“紧张打败了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踢世界杯,在球迷面前,我们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我们需要学会更好地应对压力。”
这份压力除了来自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更来自于长期备战后“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世界杯上的卡塔尔队,仿佛一个为了高考努力3年的学生,不断提醒自己绝不能在最关键的考场上拉胯,反而因此手足无措,连自己的正常水准都没发挥出来。
当然,现实中卡塔尔的付出绝不止是3年而已。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为了能在世界杯上一鸣惊人,谋划了18年之久。
卡塔尔官方公布的人口数字是270万,但实际上本土人口仅有30万,考虑到足球人才的短缺,从本世纪初开始,卡塔尔启动了归化政策。
提到归化,你一定想起了......好吧,最初卡塔尔的归化策略,与国足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2004年,从未代表巴西国家队出场的德甲金靴、不莱梅的“球形闪电”埃尔顿选择为卡塔尔国家队效力,为此卡塔尔支付了200万英镑签约费。与埃尔顿一同加入的,还有他的巴西同胞、多特蒙德主力左后卫德德。但消息传出后,以德国为首的多国提出强烈抗议,认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公平竞赛理念,并且会导致本国人才流失。FIFA最终叫停了埃尔顿等人的入籍,并迅速出台政策对球员归化加以限制,比如必须有血缘关系,或者在入籍国家至少居住2年(之后改为5年)。
虽然如此,卡塔尔还是完成了对一些海外球员的招募,其中就包括了曾让国足吃尽苦头的乌拉圭裔前锋塞巴斯蒂安-索里亚。2006年,已在卡塔尔居住满2年、符合归化条件的塞巴斯蒂安完成入籍,随后10年,他为卡塔尔国家队出战了123场国际比赛。但在最初收到卡塔尔足协邀请时,塞巴斯蒂安甚至都不知道卡塔尔这个国家在哪,查看地图才确认了位置。
但归化并没有取得卡塔尔人理想中的效果,2004年和2007年两届亚洲杯,卡塔尔均在小组赛早早出局。再加上FIFA越发严格的规则限制,让他们意识到依赖雇佣兵不是长久之计。于是2004年,由卡塔尔王室全权负责、斥资近300亿美元、占地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的卡塔尔精英学院(阿斯拜尔学院)在首都多哈落成。
这座在国际范围备受赞誉的体育青训学院并非只有足球,还囊括了田径、击剑、乒乓球等多个项目。卡塔尔历史上首位奥运田径冠军、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金牌得主巴尔希姆,正是由该学院培养。他与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共享金牌的一幕,更是书写了一段奥运佳话。
不过,足球无疑是卡塔尔精英学院最受瞩目也最受重视的项目。在硬件上,学院拥有10块天然草坪球场、2块人造草坪球场和1个室内足球场,还聘请了一大批来自欧洲的高水平青训专家进行选材和指导。
除了搜罗本土有天赋的年轻人,学院还对过去简单粗暴的归化策略进行了改良:从外来人口中挑选好苗子,让他们从小就入籍,进行长期培养,最终目标,就是为2022年世界杯打造出一批可以与顶级球队抗衡的优秀球员。这番调整背后的逻辑很好理解:相比于被金钱吸引而来的雇佣兵,这些从小就来到卡塔尔的孩子,对于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自然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