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心肺复苏、14次心电除颤,他被救回来了
王叔是一位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七年前植入了心脏支架。近三年来,他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多次心脏超声结果提示其存在严重心力衰竭。
“王叔这类患者是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袁沃亮介绍,报道显示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是心源性猝死。
为了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在心跳骤停发生第9天,袁沃亮为病情稳定的王叔植入了最新的抗磁共振ICD,这也是汕尾地区首例抗磁共振ICD植入术。
此后,王叔有了一个“贴身保镖”,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袁沃亮(右)为王叔成功植入ICD
袁沃亮介绍,ICD在患者发生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时,能起到“一招救命”的作用。普通的ICD植入后不能兼容核磁共振检查,无法满足患者核磁共振扫描需求,而抗磁共振ICD系统中增加了滤波器减少导线头端发热和损坏ICD,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