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最大的危害就是出血倾向。但在临床上, 出血又分为干性出血和湿性出血,有什么不同呢?哪一种比较严重呢?
血小板减少的干性出血与湿性出血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干性出血?
干性出血一般指发生在皮下、粘膜出血,常见皮肤出血点,皮肤紫癜、瘀点,瘀斑,淤青,青紫, 斑块等,主要发生在四肢、躯干等处。

什么是湿性出血?
湿性出血多是自发性出血,常见口腔黏膜或鼻出血,甚至是严重的内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等黏 膜出血,颅内出血等。湿性出血预示严重出血倾向。
对于有出血症状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没有出血症状的患者,而湿性出血的危险 程度要远远大于干性出血。存在湿性出血症状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活动量,做好生活防护措施。

有些血小板减少患者虽然刚确诊时血小板数值比较低,但并没有出血症状,此时也不可大意,如果 血小板长期严重减少,随着病程的增加,出血的风险也是增加的,可能发生自发性或是活动性的湿 性出血,这也会进一步提高病情的危险程度。
当然,对于血小板减少最有效的预防出血的措施就是及时提升数值,缓解病情。对此强调针对性治疗,从根本上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不良的问题。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治养结合预防出血,并且定期复查监测血小板数值。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