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王爹爹,半个月前的一天,与家人在外散步时感心慌,心悸,头晕不适,随即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手脚不能使唤,站立不稳。刚开始认为自己可能是走路劳累有关,本想在家人搀扶下回家休息,可是短短几分钟后,患者就不能行走,意识都模糊了,家人瞬间慌了神,急呼120救护车送入我院,急诊行头颅CT及磁共振诊断"急性脑梗死",立即给予了积极的治疗。
回顾患者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长期160-170mmHg,但一直没有服药治疗。长期有心慌,头晕症状,但由于症状不重,就没有在意,没有系统的检查心脏。否认其他疾病史。
患者发病时有心脏前驱症状,且起病急,症状很快达高峰,且头颅磁共振病灶位于皮层,团块样,需考虑心脏来源的血栓导致的脑梗死。入院后完善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结合发病特点及磁共振表现,诊断急性脑梗死明确,发病机制考虑心源性栓塞,基础疾病为心房颤动,高血压病。住院期间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促醒,降压,抗凝及肢体康复治疗。患者逐渐意识转清,肢体活动较前好转,左手可以抬起来,在他人搀扶下可缓慢行走,血压用药后控制在130/75mmHg左右,目前处于持续康复中。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房颤(就是心房颤动)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平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能仅出现发作性心慌,心悸,出汗,很快就缓解了,所以很多人容易忽视,但是房颤是脑梗死(心源性栓塞)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危害大。有如下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了解及重视,提前预防处理,不然会追悔莫及的。
1、中风包括脑梗死(血管堵塞)和脑出血(血管破裂),70%-80%的是脑梗死,20-30%的是脑出血。
2、中风是急症,尤其是心源性栓塞,故怀疑患者有中风的情况,应立即联系120送往医院,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脑细胞损害越小,恢复越好。
3、房颤的危害:脑梗死是房颤主要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房颤导致心律失常,心脏节律紊乱,造成心脏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堵塞到大脑血管,出现心源性栓塞。房颤引起的脑梗死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
4、房颤的症状及诊断:房颤一般症状有心慌,心悸,气短,胸闷不适,出汗等,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常规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房颤短暂发作者难以扑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24小时或更长时间)等检查。
5、房颤的发病原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
6、房颤的治疗:(1)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如药物倍他乐克,胺碘酮等),心率多控制在60-70次/分。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如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而不是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4)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会自行消失。
7、房颤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诱发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