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为FAB协作组,还有一种即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注,即WHO分型标准!目前临床医学用的更多的分型标准是FAB协作组,根据FAB协作组的分型标准可将急性髓系白血病分为七大类型,严重程度依次递增:
¶ MO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O型的评判依据便是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数和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体的含量占比所决定的,一般当人体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数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而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体的含量小于百分之三的时候就可定性为MO型。
¶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在MO型判断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评断标准就是人体早幼粒细胞各个阶段粒细胞小于百分之十。
¶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效果最好的类型
¶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其中M5型又囊括了两种亚型即M5a和M5b;
¶ M6型—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
¶ 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②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层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层的主要依据是遗传学信息,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层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 低危
Inv(16)or t(16;16);CBFB-MYH11;t(8;21) (q22;q22.1);RUNX1-RUNX1T1;NPM1突变不伴有FLT3—ITD突变或伴有ITD突变;以及双等位基因CEBPA突变。
¶ 中危
NPM1突变和FLT3-ITD^high突变;野生型NPM1不伴有FLT-ITD突变或者伴有FLT3ITD^low突变(不伴有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t9;11)(p21.3;q23.3);MLLT3-KMT2A;未分到预后良好或者预后不良组的细胞遗传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