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2023年上半年宜宾市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3-01-04
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7.现役军人;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8.在读的非2023年应届毕业生(正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就读且未毕业的人员不能凭已取得的学历学位报考);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9.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招录单位及名额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全市共计划录用465名,招考职位要求的具体对象、范围、条件见详见职位表(附件)。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报名及资格初审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本次招录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名时间为2023年1月4日至10日上午8:00(报名入口:http://202.61.89.231/entrylists),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rst.sc.gov.cn/)“人事考试”专栏。其中,报考职位要求加试苗语口语测试的,口语测试在报名前进行,报考此职位的考生必须先参加苗语口语测试并经测试合格,方可登录报名网站进行报名。苗语口语测试报名、时间、地点等有关事宜另行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同时公告。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资格审查工作由招录机关具体负责〔其中,县(区)及以下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由所在县(区)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资格审查工作贯穿考录全过程,任何时候发现报考者有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弄虚作假的情形,取消考试、录用资格,所产生的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报名及资格初审按以下程序进行: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网络报名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1.选择职位。报考者登录报名网站,认真阅读“公告”“职位表”(附件)等,了解招考职位所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报名程序、有关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本人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的职位进行报名,否则,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报考者自行承担(其中,报考职位专业条件设置到一级学科及以上的,专业条件参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名称,报考职位专业条件设置到二级学科的,专业条件以本次公招职位情况表中公布的专业名称为准,请报考者务必审慎对照选择)。报考人员应使用有效居民身份证有关信息进行报名,并且只能选择一个部门(单位)中的一个职位,报名时填报的身份证信息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保持一致。报考者对各类职位的资格条件需要咨询时,可拨打《职位表》公布的联系电话。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2.填报信息。报考者按网络提示要求通过注册,真实、准确、完整填写《2023年四川省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的各项内容,同时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在《报名信息表》上传照片处下载)进行照片处理,并按网络提示上传照片。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按《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3.查询资格初审结果。报考者请于2023年1月4日至11日上午8:00期间,登陆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报考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报名,避免资格初审不合格错失改报其他职位的机会。因报考者本人未及时关注资格初审结果造成报名未成功的,一切责任由报考者本人自行承担。资格初审合格者按网络提示打印《报名信息表》2份,供资格审查时使用。资格初审不合格的,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职位。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确认缴费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资格初审合格的考生,请于1月12日上午8:00前登陆报名网站确认缴费。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继续执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川发改价格规〔2022〕539号)规定,笔试考务费每科50元。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确认缴费的具体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符合减免报考费用条件的考生,通过资格初审后无需缴费,可于1月11日前的工作日,到宜宾市人事考试中心(地址:宜宾市翠屏区大碑巷37号)现场办理减免手续。不方便到现场办理的考生,须拨打联系电话(0831-8247733)确认后,通过传真或邮箱传送减免报考费用所需材料,经审核确认后办理减免手续。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减免手续的,视作自动放弃,不予减免考务费用。KJA拜客生活常识网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86号)规定的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农村家庭考生,凭县(市、区)民政部门发放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特殊困难证明;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