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宋卫平也有些无可奈何。正如他私下对人说的那样:
“自己是‘扫黑行动’的失败者。”
当面对记者采访、旁人询问,他一度表示“不愿再提及这些事”。甚至在足球上的热情,也消减了不少。
往日经常去看绿城比赛的他,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就连俱乐部也鲜少再去,似乎他经此一事,被磨平了棱角。
他也曾不止一次表示,不愿再做“扫黑”先锋。事实上,经此事之后,他在足坛的身影的确淡漠了不少。
而就在此时,他的房地产事业,也从辉煌中走了下来。

从2008年开始,全球经济危机下,绿城就开始处于危险边缘。
也不难理解,绿城的产品素以中高端为主,别看打着“为百姓服务”的口号,但多数人仍然买不起。一旦出现调控、市场波动等外界因素影响,这类房子总是最先受到影响。
从这一年开始,绿城、宋卫平就一直深陷舆论漩涡之中。
被银监会调查、被收购,甚至一度传出宋卫平破产的传闻,虽然后来证实了是假消息,但这也预示着绿城的处境并不太好。
此时摆在绿城面前的一条路,似乎就只剩下一条——降价。

从绿城创立之初,“降价”这个话题就一直萦绕不断。在前十年,宋卫平如同当年捍卫足球一般,宁愿两败俱伤、自曝丑闻,也要守住绿城最后的底线。
绿城产品价格高、质量好、品质高,这是大众达成共识的一点,希望绿城降价也是大众愿意看到的局面。
可自从宋卫平主事以来,“降价”始终是不愿触及的底线。

在他眼里,绿城打造的是真正的家园。这样的住宅,有独属于它的价值、骄傲。降价,近乎不可能。
“没有商人的血液,更像个文人和豪侠。”
宋卫平不降价的后果就是自己最终谢幕。
2009年,绿城负债率132%,2010飙升至148.7%。2011年更是达到了163%。
最后,宋卫平只能将绿城卖给别人了。
随着宋卫平完成绿城股份买卖,宋卫平打造的“绿城传奇”谢幕。此后绿城再度重新起航,总资产也赶超2700亿元,可独属于宋卫平的传奇时代,早在“弃城”一幕之后,彻底戛然而止。

从这之后,世人只知绿城,不知宋卫平。
可他留下的传奇故事,始终存在。回顾往昔,这位带着文人特质的房地产大佬,一度凭着独特的坚持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再想想那句“给你15万,能打造一个2700亿的商业帝国吗?”或许,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