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仅如此,伴随欧美“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产业也陷入低迷,公司也因此一度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时,光伏巨头协鑫集团的董事长朱共山恰巧在寻找新技术的投资标的。他相信晶硅技术不会永远繁荣,一定会有新的技术替代者。
于是,惟华光能进入到了他的视野。
2016年,范斌接受协鑫集团入股,成为协鑫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因此,新公司协鑫光电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去年10月,协鑫光电宣布,投建的全球第一条100MW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线正在攻克量产工艺难题,目标尺寸达到1m 2m,组件效率达到18%以上,成本低于晶硅70%,寿命超过25年以上,计划2023年投入量产。
这条生产线的投建,意味着钙钛矿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迈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正式开启商业化之路。

这条隐秘的赛道
腾讯、宁德时代、长城都来了
硅料作为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飙涨成为了过去一年光伏行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硅料价格累计上涨177%,最高涨幅达224%。在硅料价格飙涨的刺激下,整个产业链价格整体上扬。
为了抵抗风险,光伏企业正面临新一轮转型,而技术革新则成为了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这次腾讯的入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钙钛矿光伏技术。
钙钛矿,从字面理解,很难不让人和矿产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化合物新材料。
这种新材料,因其具有转换效率高、材料供应充足等优势,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前景的新一代光伏技术。

具体来说,过去十年,钙钛矿的光电转化效率快速发展,从3.8%增加到25.6%,已经接近晶硅电池。从理论极限来看,钙钛电池单层电池理论效率极值可达31%,晶硅/钙钛矿双节叠层转换效率可达35%,而三节层电池理论极限可能升值至45%以上。
在成本上,钙钛矿产品以基础矿为原料合成产生,再涉及部分玻璃、TCO、封装胶膜等,整体原材料成本较低,且生产过程能耗低,整个工艺流程可在一个工厂里完成,单位产能投资可降低至晶硅产线的一半。
协鑫光电CEO范斌甚至认为,钙钛矿的度电成本有望比火电还低,跟火电拉开一毛钱到一毛五的成本差异,从而实现光伏对火电的大规模替代。
可以说,无论是在能量转换效率还是成本上,钙钛矿已经吊打传统晶硅电池,将光伏这一新能源带到了全新高度。
特别是俄乌冲突后,欧盟再度将能源独立提上日程。5月18日晚间,欧盟公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以此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光伏产业链价值量约占世界的80%。中国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