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5月31日,《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将全力推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稳市场主体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
着力稳市场主体,才能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打通堵点卡点。《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等7项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动态调整部级白名单企业范围,加快省级白名单企业区域互认,并强化上下游衔接服务。“还将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等方式,帮助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稳定生产、增产扩产。”徐晓兰说,“近期将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加力,6月底前要形成实效。”
为市场主体纾困,扩大减负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一揽子政策措施》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实施到2022年年底。二是在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实施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来明确的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到年底。
为中小微企业解难,兼顾当前长远。“33条措施中,共有14条24处支持中小微企业,比如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徐晓兰说,这些政策措施和前期已出台的政策形成合力,推动解决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市场需求持续不振等实际困难。
稳投资促消费
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稳增长,要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勇当“排头兵”。《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例如,今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表示,《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近日印发,明确了11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包,包括国家高速公路大通道联通工程、“四好农村路”等方面。
据介绍,目前,包括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工程在内的16个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技术难度大的项目,作为“十四五”第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夯实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汽车消费要“挑大梁”。目前,我国汽车销售额占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比重达到10%。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增长承压,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31.6%,拉低当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2.7个百分点。
《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研究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
“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对推动消费复苏回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扩大新车销售规模,并加快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
今年1—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5%,但受外需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稳外资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