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季度受疫情对国内主要经济城市的严重冲击,叠加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超预期影响,4月至5月,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重要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的部分重点区域,许多市场主体特别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遭受很大生产经营困难,不少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明显,二季度经济增长自然下滑也会很明显。
在当前疫情走势逐渐向好的态势下,必须紧紧抓住重要的时间窗口期,时不我待地推动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各地也要政策靠前、措施靠前、行动靠前,落快落细落实中央各项稳经济举措,并根据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出台相应政策、贯彻好重要政策,力求把各项损失补回来,尽快让经济回归到正常轨道。
国务院出台的六大任务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着力点,在于实现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以此托住经济大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主要政策措施看,财政金融政策的落脚点在于稳住市场主体保住就业,最大力度地助企纾困。比如,中央财政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并加快落实全年专项债发行落快落地,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央行则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对汽车央企发放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人力资源部门在稳岗拓岗、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方面,也加大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还适时推出特定部门如航空业的专项债券发行,一律取消制约货物运输的不合理规定和收费等。相应调整了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还开工了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等等。
《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近日公布,包括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着力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和营商环境优化。《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出台,提出6个方面45条精准高效、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措施。其他地区为稳经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也开动脑筋,尽锐出招。
从中央到地方,稳经济政策有速度有力度,但接下来落快落细落实早见成效至为关键。这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毕力同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
保持战略定力耐心 锲而不舍地实现全年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尽管当前我们面对疫情高发、地缘冲突、美国加息外部环境三大挑战,也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国内发展的三重压力,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当前经济运行遇到较大的困难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作出“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是我们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的底气骨气志气所在。也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每一位党员干部担起“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继续发扬历史主动和改革创新精神,保持战略定力,上下同心协力,抓住主要矛盾,细究发展规律,讲求科学方法,能够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致广大而尽精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中国发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实现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梅潇予,邹艳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