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国投,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旗下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9家,三级全资及控股投资企业179家。其中,包括10家控股上市公司:国投电力、国投资本、中成股份、国投中鲁、亚普股份、神州高铁、美亚柏科、同益中、华联国际、中新果业,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投”品牌。
宝钢、武钢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资本运作亦是不断。中国宝武连续收购了马钢股份、太钢不锈、重庆钢铁等地方国有钢企,托管了中钢、包钢等地方国有钢企,在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促进行业产能利用率和企业经营效益快速提升,化解过剩产能。截至2021年底,中国宝武共控股9家上市公司(不包括托管企业)。2021年11月,宝钢股份披露拟分拆宝武碳业至创业板上市,该事项尚在推进中。
招商局集团亦通过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一起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例如,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合作,助力大连港和营口港完成整合,实现辽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
目前,招商局集团旗下业务板块覆盖港口、物流、贸易、金融等,旗下上市公司包括招商局港口、中国外运、招商轮船、招商港口、辽港股份、中集集团、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商局置地、招商蛇口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亦动作频频,如中集集团在分拆出中集车辆、中集安瑞科成功上市后,再拟筹划分拆中集天达、中集世联达等子公司。
激发产业新动能
“功能定位准确”,是国务院国资委在对5家央企的又一评价。就实践来看,5家“转正”央企,正通过产业投资生态的构建,汇聚优势资源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激发新的活力,并已有所斩获。
中国建材集团称,围绕投资公司功能定位,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通过优化管控模式,加强战略引领,汇集资本投向国家急需的先进新材料产业,初步构建出定位清晰、生态优化、机制有效的材料产业投资公司模式。
据悉,中国建材集团通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二级企业收益收缴比例提高至上市企业35%、非上市企业50%,取得的分红重点投向新材料业务,建成“以成熟业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业务”的资本生态。
同时,中国建材集团设立了专业投资平台,汇聚社会资源,发起设立150亿元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以30%出资带动70%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聚焦无机非金属领域先进新材料产业开展投资。在新材料领域,集团打造“国之大材”的材料产业布局,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并实现工业化量产。
再看国投,集团探索实践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经营理念、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形成了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及服务业三大战略业务单元。2021年,国投集团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年研发投入20.5亿元,同比增长58%。总部设立集团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助力投资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1年10月,国投旗下的同益中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高性能纤维企业。“‘十四五’时期,国投将继续聚焦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做专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国投’。”国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王海波表示。
近年来,横跨六大行业的华润集团在大健康领域发展迅猛。2017年以来,华润集团先后完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健康产业集团、江西能源集团、山东重汽集团、中国船舶集团、辽港集团等国有企业医院的改革工作,近期又完成了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医院的项目签约。“华润集团下一步将加快资源整合、创新业态模式、强化运营管理,持续推动相关改革的巩固深化。”华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