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止是本次进军锂业,*ST未来的医疗服务业务同样为跨界并购而来,原因也如出一辙。公司此前回复上交所称,受国内医疗相关政策的支持,国内医疗服务市场广阔,民营医院未来有望持续有效补充公立医院体系。因此,公司2020年逐渐确定医疗服务行业的战略方向。
不过现在看来,这一选择不算明智。2021年6月,上海国瑞、西安未睦两家医院纳入*ST未来合并报表范围。截至2021年年底,两者合并营业收入为355.20万元,仅占2021年公司营收的0.5%,且净资产、净利润均为负。公司对收购两者股权形成的商誉共计提减值准备3016.54万元。
*ST未来称,从公司现有的医疗业务来看,新冠疫情对民营医疗机构冲击较大,容易因疫情导致停业,对机构的诊疗收入有很大影响,公司无法判断新冠疫情后续发展及持续时间。因此,公司后续将在保持医疗服务业务的同时,努力布局高增长行业,再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在同样涉足新能源领域的药企中,相较于*ST未来还保持医疗服务业务,*ST必康更为激进。2021年上半年,*ST必康的新能源类业务营收为6.7亿元,占总营收的19.41%,同比增加480.58%。同年12月,*ST必康发布公告称,为逐步剥离医药业务,更加专注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拟向南华生物出售部分医药类资产。同时,公司收到了江苏省相关新能源项目扩产预审的函。不过此后,*ST必康业绩暴雷,并于今年5月5日停牌,至今尚未恢复。
此外,新的入局者还有海辰药业和富祥药业。两个月前,前者宣布,拟定增募资不超4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年产5000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150吨抗新冠原料药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
后者则于2021年10月披露,公司取得年产6000吨锂电池添加剂、4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备案证明。此后,富祥药业又于今年1月宣布,拟将2.92亿元医药项目资金用于建设“年产10000吨VC(碳酸亚乙烯酯)和2000吨FEC(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其中,年产10000吨VC项目已于今年3月取得环评批复。不过,上述动作对药企的影响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