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日本所谓的电子产业优势,背后依赖的是美国的技术和市场,一旦失去了美国的支持,找到了替代国,优势就守不住了。
转移来的产业优势,如果不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技术和市场,最终就躲不开打工人的命运,人家给你的产业优势,也可以给别人。
这,就是日本给我们的启示。
2
美国与中国的蜜月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美国是怎么把这些产业转给我们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1年,美苏争霸正酣。
美国国防部评估,中国可以帮美国消耗苏联,每年约 25%的国防预算,相当于一年烧了苏联 400 亿美元。
因此,美国对中国技术转让的意愿很强。
从81年到往后的20年里,美国极大地放宽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
两个国家进入了蜜月期,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
事实证明,中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不仅吃苦耐劳,而且产业链上的方方面面,一点就通,有时候师傅不教,自己也能通。
日后,这个徒弟的表现,将远超这位漂亮老师的预期。
1990 年,中国在信息技术硬件,和通信设备两个技术领域,技术还拿不出手。
但是十年后,到了 2000 年,中国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的出口额分别跻身世界第 13 位和第 5 位。
随后中国的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再过4 年,中国在这两个技术领域的出口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 年在信息通信产业领域,中国已成为与美国、德国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生产和消费中心。
而在这个世纪初, 三大中心还是美国、德国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