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 > 理财

美元金融之战:人民币破7只是开胃菜,G7给美元陪葬才是主菜

常驻编辑 理财 2022-09-19 人民币   美元   都会   主菜   美国   利息   中国   实体   货币   贷款   产业   金融
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来说,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金融沦陷了,美国在全世界布局的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及几大航母攻击舰队已经将很多国家的主权削弱,在金融问题上必然被迫全面倒向美国。比如当初日本的《广场协议》根本不是阴谋,当时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拼命反对抗争,但最后还是在美军的屠刀下被迫签署,《广场协议》不是阴谋骗局,而是明抢。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美国加息周期启动后,这些实际已经丧失或半丧失金融主权的国家或地区就会马上开启收割配合政策。首先《广场协议》的时候,日本第一个政策就是让自己的货币对美元升值!为什么要升值呢?当时日元兑美元差不多是240万日元才能兑换1万美元,但是在协议签署后很快日元就只需120万日元就能兑换1万美元了。也就是说急着还钱的巨头们有福了!现在就抛掉日元把钱换成美元直接买一送一了!直接减半了!五折促销了!傻子都能想到后果,那就是大量日本财富涌入美元成为了接盘侠,而日本经济则陷入了缓慢的通缩和经济停滞。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今天我们看看,无论是日本、韩国、中国、英国、还是欧洲,这些国家都在拼命进入贬值周期而不是增值周期,都在贬值,试图用这种方式将钱留在国内。但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中国央行一直在降息,而日韩、欧能、英国等央行在加息。除中国外,似乎也就只有俄罗斯央行从4月份开始在持续降息。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什么?为什么?关键来了!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还记得美联储加息是为了什么吗?当然是为了把钱吸走,给实体经济造成“钱荒”,迫使全球实体产业估值缩水甚至是破产对不对??那么很好,你美联储加息制造“钱荒荒”,我人民币是不是可以降息制造“钱多多”呢?当然可以!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机会。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各国急着把产业抛售换成美元拿回美国去还债的企业再也不用慌了,先拆借人民币维持运转,然后把美元资产拿去还给美联储,这样只需要换一个1级币种,就可以平安度过本次危机,不仅不会被美联储收割,反而会使得自己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融资。最后美国会发现,自己吸了半天,全球美元都流回美国了,但全球的上游产业却没有发生倒闭潮,那美国不就白吸了吗?美国要吸的是实体产业,它要美元纸片干什么呢??全球美元流回美国,只会造成美国国内发生比金圆券还严重的超级高通胀。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学中国降息呢?呵呵,他们能稳住不升值就不错了,还降息?一个是不敢如此公开忤逆美国,二个是他们国内的实体产业规模都太小,即便降息也无法激活和保住国内实体经济,更不可能有余力跑出去在全球和美国抢食资产。所以与其如此,到不如跟随美国加息,至少可以从账面上缓解一下通胀压力。毕竟大家都拿钱去银行存了,也就不会有消费了嘛,这样市场上货物虽然变少了,但钱也变少了,物价还能暂时苟一波。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过这种加息大法本质上是无法消除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是物质短缺、原材料短缺造成的生产成本高企,也就是说市场越不好、消费越萎靡,实体经济制造出来的产品就只会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和市场上钱多钱少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就算是金圆券被烧到只剩几张了,人们也不会傻到拿实物去交换金圆券。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QB5拜客生活常识网

然而即便知道这一切,西方国家包括日韩也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他们没有能力和胆量与美元抢食市场,更不敢在国内降息放钱,最后只能选择加息活活缓慢闷死自己的经济循环,超大规模的失业、倒闭、破产和饿殍即将在这些国家大规模爆发,这已经是看得见的事实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又何止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呢?这实际上是西方金融的末日,是一场末日之战,是一场全球货币地位和产业标准体系的大洗牌,在这次洗牌大浪当中,有很多发达国家都会被洗干净、甩出去。

相关阅读:

  • 1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人民币昨天突然暴跌)
  • 美元汇率人民币多少(英镑汇率人民币多少)
  • 1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100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 一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一欧元是多少美元)
  • 1亿韩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一亿5000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 60亿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10万韩元在韩国能买啥)
  • 一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哪个国家钱最值钱排名)
  • 5000日元是多少人民币(5000越南盾等于多少人民币)
  • 1万韩元是多少人民币(456亿韩元是多少人民币)
  • 50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500元韩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