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先行意味着走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索意味着创新。这是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山东迎来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01
顺应时代变化和国家需要,国家会赋予特定地区重大任务。
比如,1978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在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021年5月,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此次《意见》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大部署,这一重大任务交给了山东,是对山东的肯定和重视。先行意味着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如何建设,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意见》的第一部分给出了指引,提出了三个“探索”。
三个“探索”
第一个“探索”指出了总体目标,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导向方面,又提出了两个“探索”。其中,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要求“加快探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在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方面,提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水资源深度节约集约利用和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探索创新。”
02
这三个“探索”,背后有哪些深意?
先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有学者曾形容山东经济是“大象模式”。何谓“大象模式”?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块头大。长期以来,山东GDP位居全国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
其次,“大象模式”还有一层寓意,那就是“笨重”。山东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化工、冶金、机械等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跟5G、大数据、“元宇宙”等数字产业相比显得既老旧又笨重。
诸如此类的传统产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能耗大,山东能耗总量和碳排放量位于全国前列,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均占全国1/10左右,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山东探索转型升级发展,蹚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更有示范意义,也更加具有含金量。
再看后两个“探索”。2018年以来,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部署,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今年是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之年。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此次《意见》的出台,无论是从发展目标、覆盖区域,还是从承载功能等方面,都是对上述方案的升级。
以上三个“探索”,从宏观层面,结合山东的省情实际,为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明确了总体方向。
03
山东要探索什么?
《意见》提出,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促进非化石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等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模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意见》指出,山东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 同时,“在具备条件的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