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结果显示。山西省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原告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而从后续情况来看,该公司是上诉到了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造假手段:伪造有关材料,将企业注册为央企子公司
曝光的“假央企”“假国企”名单出来后,查询其股东信息也表明有央企国企持股的。这也让不少人迷惑。
以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法人代表傅国锋,注册登记机关为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的股东为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后者则由央企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问题出在哪里呢?注册登记机关给出了答案。今年7月7日,济南高新区在官网发布撤销公司登记听证告知公告,称接到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投诉且有证据表明,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涉嫌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设立登记。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现拟对该公司设立登记予以撤销。

伪造相关材料,也成为很多“假国企”的主要造假手段。而南都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傅国锋第一次“碰瓷”央企了,中核之外,还有中车。今年8月15日,中国中车曾公告曝光3家“假国企”,法人代表均是傅国锋,企业注册地位于南通和济南高新区。公告称,近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有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国中车下属子公司,并以这个名义开展业务。而经中国中车核实,以下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国中车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

央企多次打假,至今联系不上“假国企”法定代表人
除了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被“碰瓷”的中核,6月29日在其微信公号还曝光了另外3家企业通过伪造相关材料注册为央企子公司,即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宜昌中铁建业康养有限公司以及湖北袅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是此次国资委曝光的企业之一。

这其中,中国华宇被中核多次点名。今年6月1日,中核在其微信公号发布《关于敦促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军配合解决历史遗留工商登记问题的公告》,公告写道:“近年来,我公司努力尝试各种方式多次联系华宇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李军先生,但至今均无法联系到。”
借央企名义便利融资,2成多假国企与能源行业相关
据焦点财经统计,此次被曝光的175家企业分布于29个省级行政区。按注册地统计,此次公布名单中,假冒国企数量前五的分别为北京、深圳、山东、浙江、四川。而这些企业中约23%与能源行业相关,约16%为科技公司。
这并非央企第一次出手“打假”。2019年12月,国资委就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
去年10月,26家央企对外公告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集体行动打击假国企,涵盖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中国海油、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华润、中国化学、中国盐业集团、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林业集团、中国安能集团等央企。
南都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国资委官网刊登了《法治护航央企基业长青》。文章写道,华润集团近年来加强了对于字号商标侵权的监控与维权。华润集团法律事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假冒华润字号大概有2000多家企业,通过商洽或工商投诉,几年来先后有400多家企业做了公司名称变更或是注销。
某央企财务总监向南都记者表示,一些公司假冒央企国企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融资。也有分析指出,这是扯虎皮拉大旗,企图借央企、国企的影响力来获得政策、资源上的优势,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假央企搞债券融资,最喜欢扯的就是中石化。”一名网友在今年7月2日《中国石化声明:这些企业与我集团无关》的微信文章下留言。文章中,中国石化曝光了15家未经授权使用“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化”“中石化”企业字号的企业,以及176家与中石化无关的企业。有网友问“既然知道对方这样侵权,为什么不作动作?让对方如此长期存在?”“一直在用法律武器”。中国石化回复,“不维权的话,这个名单会很长很长很长......”还有网友表示“这不应该你们告他们侵权商标,品牌,用法律武器让他们停止侵权么?你只是公示,难道车主去加油之前还要查查是不是侵权再加么?”中国石化表示,“一直在用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