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数字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的交融。从基本内涵、核心动力、融合方向、载体要素和治理监管几个方面,可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分为起步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深化融合期三个阶段。当前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深化融合期,呈现出三个显著趋势:一是新型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发展城市数字经济的基石和底座,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成为城市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三是数据、技术、人才、资金等城市数字经济基本要素成为发展城市数字经济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城市数字经济进入深化融合期
起步萌芽期(2016年之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红利驱动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在城市中开始起步。本阶段城市数字经济的核心内涵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两化体系,其中,数字产业化起到明显的先导作用,产业数字化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服务业数字经济为核心引领,工业数字经济部分环节开展两化融合应用。
快速发展期(2016—2021年)。
随着新型城镇化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产业互联网加速崛起,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本阶段城市数字经济的核心内涵扩展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的“四化”体系,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数字经济向千行百业渗透,工业数字经济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抓手加速突破。数字经济试验区承载了数字经济创新应用的使命,城市各类产业园区积极引入、发展数字经济,并以其为引擎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升级。
深化融合期(2021年之后)。
随着新型城镇化向县城拓展,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随后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标志着城市数字经济从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化融合期。本阶段城市数字经济“四化”内涵进一步融合,数字经济在行业上与城市一二三产业深化融合,在区域上与城市各个功能区全面融合。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促进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以数据流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全面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新型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发展城市数字经济的基石和底座。
全域一体感知体系成为建设的重点方向,产业赋能中枢成为城市数字经济的产业数智底座。在打造城市感知体系方面,随着元宇宙的到来,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建立底账清晰、全域覆盖、网络通畅、数据共享、集约共用的城市感知体系,形成广泛感知、综合感知、智慧感知的感知格局,是未来各地政府的重点任务。上海、河北雄安、北京等地制定了物联网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印发了感知体系指导意见,科学有序开展全域一体的感知体系建设。在建设产业赋能中枢方面,地方政府积极打造对城市经济运行态势、产业链状况全面掌握、分析、研判、预警的产业赋能中枢,通过加工政府、企业、行业的数据,构建“聚、治、管、用”应用体系,打造服务于应用的产业数智底座。杭州、贵州遵义、浙江嘉兴等城市在地方相关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产业赋能中枢,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