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威 夏欣 上海报道
10月14日,沪深两市大幅反弹,一扫之前调整阴霾,市场做多情绪有所提升。上证指数上涨1.84%,深证成指上涨2.81%,创业板指劲升3.55%。机构重仓股大幅回暖,市场成交额8617亿元,创1个月新高,北向资金净买入达74.7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板块在沉默许久之后终于迎来爆发。多只个股涨停,迈瑞医疗创上市首日以来最大涨幅。其中医疗器械、CXO(医药外包)、疫苗、创新药、生化检测等医药各细分行业均大幅上涨。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上涨9.27%,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9.05%。
4400只个股上涨
今日A股集体上行,超4400只个股上涨。从中信一级板块来看,医药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18%、3%。
宏观层面上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物价数据,9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而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1%。
“这说明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而PPI涨幅继续回落。”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我国通胀压力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并不大,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随着稳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逐步落地,四季度经济面可能会出现稳步复苏,这为股市回升带来了比较好的基础。
“隔夜美股大幅上行,一定程度上提振了A股的市场情绪。”博时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最新公布的9月社融和信贷数据超出市场预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同时今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这些都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而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整体也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
“本次上涨缘于多个因素的共振,首先核心因素是前期下跌过多,而目前A股经过长期下跌之后,已经进入了估值较为便宜的区间,甚至很多业绩优秀的板块明显低估,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胜率和赔率都明显提高,只要市场情绪回暖,信心回升,随时可能反弹。”蜂巢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今天医药板块的回暖,大成基金相关人士分析称,医疗器械与服务板块前期估值已经充分消化到位,具有向上空间;最近骨科脊柱以及种植牙集采结果均好于预期,市场对于器械服务的担忧情绪有所松动,有助于后期预测估值的抬升;医疗器械近期采购需求增加,受益于医疗新基建的建设,板块长期需求较为强劲。
政策方面,近期医药行业的各种微刺激,政策边际改善持续。10月13日,由江西牵头涉及22个省级行政区的《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发布,集采规则设定并不严苛,企业增补中选的条件相对宽松,能够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理性报价。
招商基金表示:“集采规则将有助于巩固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叠加此前医保简易续约规则清晰可预期、创新药械种不纳入集采,以及植牙和骨科集采好于预期、医疗器械贴息政策落地等利好政策,集采政策见底预期逐步强化。”
行业方面,已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的A股头部医药企业延续高增速。
招商基金认为,目前进入三季报业绩披露密集期,医药企业经营韧性较强,A股头部医药企业继续保持高增速,部分CXO企业已完成现场核查被移出“未经核实名单(UVL)”,速度略快于市场预期,助力此前相对悲观的情绪修复。
“伴随医药板块的情绪回暖,整个行业反弹力度较强,成交量也持续放大。”上述大成基金人士表示,相对比来看,那些市场前期涨幅较大的高估值板块近期资金博弈较为明显,可以看出,资金有寻求安全边际更高板块的动机。在此背景下,医药板块近期资金流入明显加速。
医药板块筑底信号逐渐清晰
A股市场在近期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受访机构认为,不破不立,这反而为下一步市场回升带来基础。虽影响市场的利空因素并没有消除,但却在边际改善或者预期转好,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已经在之前市场下跌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应,所以美联储加息对于市场的影响在边际变小。
“市场处于中长期底部区域,以半年到一年时间维度看,目前指数位置性价比极高。”华夏基金判断,从剩余流动性的角度而言,当前市场更加类似于“衰退式宽松”的环境——货币平稳,流动性充裕,经济缓慢复苏,四季度基本面的改善延续有利于股指走出更好行情。
华夏基金认为,经济复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交易的核心逻辑,过去十年,指数的底部拐点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底部拐点非常一致。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在二季度已经出现拐点,如果四季度能够进一步确认,基本能够认定当前的市场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