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可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余额宝、绑定的储蓄卡等进行付款,无法使用花呗、信用卡等。








用户可将图片分享给收款微信、QQ、微博、钉钉等渠道,由收款方扫码领取。对方领取时系统将自动通知转款方,24小时内未领取资金将原路退还。
另外,收钱步骤也并非如网友想的直接通过微信扫码就能领到钱。据媒体记者通过测试发现,收款方会在自己的微信应用里接收到一张二维码图片,但这个二维码无法直接通过微信进行扫码。想要领取这笔钱,需先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若支付宝未获得手机相册的权限,需先确认开通),再进入到支付宝应用里通过“扫一扫”功能领取。


对此,社交平台上讨论声不断。有人认为,这个功能其实并没有更方便,钱其实还是在支付宝上,那还不如直接转到对方支付宝。



两机构转账功能还在“卡壳”中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互通的持续推进,两家支付机构背后的集团各业务板块有了松动迹象,但对应支付业务的转账功能还在“卡壳”中。
对于支付宝这一新功能,北京商报记者也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该功能并非于10月16日全新上线,9月中旬已有用户进行了体验,但仍有部分用户支付宝账户无法使用这一功能。
尽管不同于用户理解的直接转账,也有分析人士直言,这一新尝试也体现了支付机构更为开放的态度。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肯定需要公司以及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引导,里面涉及到技术问题以及相关利益的分配等诸多问题,包括通过什么样的模式来进行互通、线上和线下的模式会有哪些区别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解释道,大型平台之间缺乏技术上的对接,没有完全开放支付端口,没有充分的技术协调和其他协调机制,“一键转账”也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