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技进步和创新活力培育了新产品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近年来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持续稳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位。
虞爱华代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全面落实党中央鼓励创新的决策部署,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0年间,合肥经济总量跨越7个千亿台阶,迈入万亿行列。创新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合肥平均每天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每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每月新增上市企业1户,每年净增市场主体超20万户。”虞爱华代表说,“下一步,合肥将继续加快战略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生态优化等,建设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培育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更具引领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更具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人才汇集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由‘大’迈向‘强’的战略之举。展望新征程,坚信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实现更大突破,科技体制改革将会迈出更大步伐,全球人才高地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创新型国家建设必将从‘入列’迈向‘前列’。”虞爱华代表说。(经济日报记者 禹 洋 梁 睿)
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代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对此,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感受深刻:我们立足世界最大口岸和维护开放安全的“第一线”,全力服务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服务上海构筑新的发展战略优势,助力上海乃至全国外向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近5年来,上海海关以全国海关6%左右的人力,完成了全国20%至30%的工作总量,主要业务指标均排名全国首位,监管进出口总值在2018年、2021年连续迈上6万亿元、7万亿元新台阶。
高融昆代表说,上海海关始终对照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以上海“1+3+3+3+3”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为牵引,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加大制度供给力度,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探索率先打造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上海浦东再次开启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新征程。高融昆代表说,1年多来,上海海关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已正式启动,大飞机“一司两地”监管模式落地生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气加注、外轮“沿海捎带”等一批标志性措施成功落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近4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汇聚浦东。
上海海关还积极发挥龙头海关作用,建立长三角地区海关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累计推出104项支持措施,推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枢纽和引擎。
高融昆代表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在即,在5年的服务保障工作中,上海海关累计出台79项支持措施,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集约化的海关监管服务新模式,不断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支持进博会越办越好。(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