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提交招股书10个月后,创维电器被迫按下了上市的暂停键。
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创维电器申请撤回首次公开发行项目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终止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此前,深交所曾发问询函要求创维电器结合公司和行业特点,说明公司是否符合创业板在创新性、成长性方面的要求。
实际上,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支持“三创四新”企业的定位愈发明晰,监管部门持续严把“入口关”,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拟上市企业因为被问询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后,主动撤回IPO申请文件。
此次撤回IPO后,创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创维电器仍会继续推进IPO。”
有金融机构分析师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指出,“创维电器是从创维集团(00751.HK)的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业务分拆而出,该市场已步入竞争激烈的成熟期阶段,盈利提升空间有限,未来增长机会主要是海外与包括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内的下沉市场,未来需要向智能化、高端化、品质化等方向发展。”
监管问询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从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创维电器主要是主要从事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形成自主品牌与ODM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2022年上半年,创维电器营业收入预计为16.22亿元,同比减少16.38%,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31.16万元,同比增加0.83%。
公司将营收下降归因于疫情反复,比如一季度受深圳疫情影响,子公司深圳电器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二季度受上海疫情影响,面临原材料无法供应、销售货物无法正常发出的情况。
创维电器成立于2013年,在创维集团将其分拆上市之前,其负责集团的白色家电业务板块在过去几年表现平平。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创维电器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85亿元、37.39亿元以及40.0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1.75亿元、1.52亿元和 1.24亿元。可以看出营收虽然保持增长,利润却持续下跌。公司将其主要归因于疫情和原材料上涨。
前述业绩表现引发了监管部门对于创维电器成长性的担忧,在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中,针对业绩表现等内容提出了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问题。
一是创维电器存在的“高营收低毛利率”情况,报告期公司净利润下滑,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结合公司高收入、低毛利率,同行业可比公司多为主板上市公司的特点,要求进一步分析论证是否符合创业板创新性要求。
二是2020年和2021年可比公司海尔、海信等公司的收入增幅显著高于创维电器。要求其结合业绩和可比公司的差异情况,论证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成长型要求。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监管和投资者会非常关注拟上市企业的业绩表现,若业绩出现下滑,就会导致对其成长性产生质疑,这时候要去看到底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公司自身问题。同时监管也可能有一些技术研发方面的指标,比如最好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达到一定水准等等。”
创维电器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冰箱、洗衣机产品,两者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在85%以上。也因此其主要对标的是白色家电上市企业,包括海尔智家(600690.SH)、海信家电(000921.SZ)、澳柯玛(600336.SH)、长虹美菱(000521.SZ)、奥马电器(002668.SZ)、惠而浦(600983.SH)。
就成长性定位来看,受限于白色家电行业遇到增长瓶颈,创维电器并未在近年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2021年海信家电、澳柯玛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0%、22%,而同期创维电器的营收增长仅为7%。
就创新性定位来看,创维电器存在高收入低毛利率的问题。创维电器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14.90%、12.99%及 11.70%。而2021年海尔智家、海信家电的总体毛利率分别为31.23%、19.7%。
值得注意的是,创维电器的低毛利率与其采取的经营战略有关。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近年来创维电器销售重心更是向利润较低的贴牌销售代工模式明显倾斜。
招股书显示,创维电器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是自主品牌销售和贴牌销售两种,其中自主品牌销售又分为直销、经销,贴牌销售又分为ODM、OEM。
其中贴牌加工模式的业务,在创维电器营收中占比更大,且在逐年升高。2019年-2021年,公司ODM/OEM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49.53%、56.18%、58.22%。与之相反,其自主品牌的营收占比则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