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018号建议的答复,就代表在完善居民医保筹资缴费机制等建议中提出的“达到一定年限后免缴居民医保费用”等建议进行了回复。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居民医保在制度建立之初就确定了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并实行定额筹资、按年动态调整的筹资机制。
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升,2016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20元提高到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至320元。

从筹资结构来看,2021年财政补助占年度筹资的64%左右,是居民医保的主要筹资来源;从个人负担情况看,2021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相当于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91%。
总体来看,当前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和标准,有效支撑了参保人医保待遇支出和制度功能长期稳定发挥。
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国家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险,通过人人参与的大数法则分散疾病带来的财务风险,实现健康和患病人群间的互助共济。参保人无论健康或患病都拥有缴费参保的权利,既不能因患病而提高特定人群的缴费,也不宜因不患病而降低健康人群的缴费,以免消弱医保的互助共济作用。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保筹资水平还不高,基金支撑能力还有限,为确保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达到一定年限后免缴居民医保费用”的提法还需慎重研究。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推动完善居民医保筹资,研究建立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机制,优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结构,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