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治流行病的技术合作
埃及男生穆超在开罗大学学了4年中文,毕业后在旅行社工作。这场流行病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影响。去年4月,中国科兴与埃及生物制品和疫苗公司签署了在埃及生产科兴新冠肺炎疫苗的协议,并向埃及派出了技术团队,实施本地化生产合作。穆超成为中国科兴公司的专家翻译,指导在埃及建厂。
“能参与建设生产新冠肺炎疫苗的工厂,我特别有成就感!”半年来,穆超见证了埃及当地疫苗工厂的高效运转——工厂年产能达到2亿剂,可以满足埃及的疫苗需求。另一个中埃合作疫苗工厂和一个可储存1.5亿剂疫苗的全自动化冷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前,中国和埃及共同向加沙援助了5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这是埃及首次向加沙提供中埃合作生产的疫苗。埃及代理卫生部长加法尔表示,由埃及和中国公司合作建立的非洲大陆第一条新冠肺炎疫苗生产线已生产约3000万剂安全有效的疫苗。
“感谢中国朋友帮助我们生产新冠肺炎疫苗。”穆超说,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因此受益,他的生活也逐渐回到了正轨。世界卫生组织驻埃及代表马奈·加西勒说:“中埃合作生产疫苗不仅可以加速埃及的疫苗接种计划,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非洲的抗疫进程。”
授人以渔,造福当地。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力支持中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已在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埃及、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缅甸等国开始合作生产,初步形成年产10亿剂以上的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惠及周边国家,极大缓解了全球疫苗短缺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是新冠肺炎疫苗和疗法相关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表明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一个人走,走得远。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健康共同体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多边框架下的抗疫合作机制,为人类早日战胜疫情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里约热内卢、加德满都、开罗、北京5月3日电)
(作者:赵沈潇潇颜欢编辑:常)
作者:李晓骁 赵益普 沈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