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身影站在抗疫的最前线;
青春的力量,汇聚在抗疫第一线;
青春的脚步,奔波在抗疫主战场。
这才是在对抗流行病的战斗中,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这次疫情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中央和市委的号召,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去最需要疫情的地方,去最艰苦的地方,和青年一起战斗,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城市。
医疗救助、核酸检测、疫情调查、人员转移、物资保障和社区服务...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当人们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们必须得到什么。医疗突击队、核酸样本转移突击队、疾病控制和疫情控制突击队、社区志愿服务突击队...哪里任务重、人手少,他们就奔向哪里,毫不犹豫、毫不犹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力军的作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战斗力。
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脸。我们只记得,当我们摘下防护面具的时候,那些有着无数深浅印痕的娃娃脸被揪了出来,让人心疼。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只知道“我也是爸妈的宝贝,但是我不能哭,因为保护罩会起雾”。我们记不清他们的身份,只能回忆起危机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大白”,伸出了有力的、让人放心的手。
他们是父母放心不下的孩子,却为了抗击疫情的大局,拼尽了全力,穿着“战袍”挑起大梁!
她们,在哭闹撒娇的年纪,已经用自己还不成熟的肩膀,毅然承担起了极其艰巨的任务,化为点点微光,守护着千万个家庭。
青春在磨砺中发光,人生在奋斗中升华。奋斗是青春最明亮的底色。
今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庆祝其100周年。
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长征,每一代人都有使命。
做一个因为奋斗而发光、晒光、追光、在时代中发光的人。这场战争的“流行病”成了广大青少年磨砺的战场和接受教育的课堂。在战争的“疫情”中,他们雄心勃勃,肯努力,主动走向最有活力的岗位;他们自信、有技巧、有能力,用自己的优势赋能每一份工作;他们有骨气,有本事,有能力,把苦和累当成一种磨炼,在战争“流行病”中迅速成长。
一个世纪以来,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一首又一首雄壮的青春歌曲在回荡。当前,面对疫情的大考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和上海青年,都在努力为“青年”二字刻画耀眼的能量和担当。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故事和责任。奋斗者在青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范静